第二十七章特种战术(3/4)
就像是水流被快速压缩成了高压水枪,整个从上岸到集结冲锋的时间,非常短,给刘绛都看呆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所部的士卒经过这两个月的训练,跟北军相比差距应该就是在战斗经验上。
集合的时候也就是慢了那么一点...现在看来,差的太多了。
什么特么叫精锐,什么特么叫强军!
毛襄等于是给刘绛上了一课。
而刘绛不清楚的是,整个天下,这个时代能完成这个战术的军队,差不多是只此一家!
而根源在二十年前的寿春之战,李如愿和父亲和伯父就是用的这个战术,也就是在河里面结阵,上岸就开始冲锋接战,完成了对北虏的突击,打赢了寿春之战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成功突破淝水防线。
后来李如愿接过父辈的官职,却没有忘了这个战术,二十年人员更迭,但这支部队始终在楚国的北大门同北方胡虏周旋,这个战术从最初的只能渉水过河的时候使用,也变成了这种舟船行进间编队,上岸就开始结队冲锋的更新版本。
张益和郑籁是知道北军战力强悍,因此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对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列队,并以劣势兵力发起了冲锋,这在他们以往的认知里,是没见过这场景的。
只见最先登岸的两部,毛襄和左孝友两人麾下的五百精锐,身披甲胄手持长矛刀盾,如狼似虎般的冲向了南军阵型。
哪怕最前面的躲避不急被南军的长枪刺中,但后续的士卒仍旧丝毫不停止冲锋之势,扎进了阵型之中展开杀戮。
这些南军多为新兵,也就刚受过一两个月的训练,这期间还大多数时候都在行军,对于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全都无法跟身经百战的北军精锐相比较。
第一个照面北军还是有些许伤亡的,但很快,北军就强势的杀入对方阵中,开启了是似乎是一边倒的战斗,把南军的整个阵型都压得节节后退。
张益和郑籁两人骑在高头大马上,大声嘶吼来斥责前面的士卒,让他们不得后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