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国乱思良相(3/5)

至于其他人是怎么想的,老康就不知道了。

平辽侯说得已经很明白,看来还是把康应乾当成自己心腹,康应乾心中大喜,连忙道:

“平辽侯放心,下官知道该怎么做。”

刘招孙瞟了康应乾一眼,决定先给这位老部下透个底儿,让他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改革运送。

刘招孙环顾四周,低声道:

“康监军,本官已经决定,很快将在各军各城中建立战兵商户屯户代表制度,简单来说,会在各军之中选拔优异战兵——以战绩、人品、出身、识字等因素考核——每个近卫军中选拔出五百名这样的战兵,再由这五百人中选出五人,代表全军战兵组成五人战兵代表,平日坚守各自岗位,战时与军长同列,参与军事决策,五人战兵代表只对本官负责,对各军主帅的决策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当然他们没有决定权,商户屯堡代表与此类似,具体细节还需进一步敲定····”

刘招孙草草说了两句,康应乾便明白设立代表制度的用意。

这种代表制度可以进一步限制分化各位主官手中掌握的权力,也能帮助平辽侯更牢固掌握军队,如果真能照此执行,至少不会再有主帅昏死,军队四分五裂的情况发生。

康应乾很清楚,随着开原不断扩军,地盘飞速扩张,将领和主官手中的权力加速膨胀,原先设立的副官监军制度已不能适应当下新的形势。

以铁岭为例,主官可以轻松掌握城中的商贸、屯堡、教育等利益,关键时刻,主官还能不经过平辽侯批准,调动一千人以下的战兵平叛。和只手遮天的主官相比,几名没有任何背景的副官的牵制作用显然很有限,甚至会与主官相互勾结,共同欺瞒上官。

开原各军、辽东各城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有这样的问题。

单是康应乾知道的,邓长雄身边那三个副官,私下里经常和他们主将吃吃喝喝,称兄道弟。

指望这三人制衡老邓,显然是天方夜谭。

这次邓长雄率兵驱赶赫图阿拉百姓填壕,关键时刻,副官们一声不吭,事后形成攻守同盟,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下令的孙传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