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僭越(3/4)

几位六部官员跟着司礼监太监来到开原中军大帐。兵部侍郎李邦华冷冷望着开原众人表演,沉默不语。

康应乾带头劝谏:

“平辽侯莫要推辞,信王过几日才到,眼下京师叛逆未除,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所谓事急从权,平辽侯不可抛弃京师数十万百姓!”

乔一琦孙传庭等人接着劝谏。

刘招孙不为所动。

忽然,随行而来的一位礼部官员大声道:

“平辽侯三朝元老,人望所归,大行皇帝以国事托付,不可轻忽!平辽侯此次率勤王军入京,力挽狂澜于既倒,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当此国难之时,万勿推辞!”

刘招孙呵呵一笑,自己才过二十二岁,就成了三朝元老。

大概是史上最年轻的三朝元老吧。

这样算来,京城两千多官员,也都算是三朝元老了。

他笑着望向那位礼部官员,越看越觉得此人顺眼,小声问康应乾:

“这位是?”

不等康应乾回话,那官员竟然自己大声道:

“下官礼部侍郎侯徇,早闻平辽侯威名,今日一睹尊容,三生有幸……”

刘招孙对他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这位侯徇应该就是写《桃花扇》那位侯方域的老爹。

看这样子是要主动投靠自己,刘招孙倒不介意多收几个小弟。

当日,在康应乾侯徇等人力谏之下,刘招孙开始查阅全国发往内阁的奏章。

不知不觉之间,平辽侯俨然已成类似摄政王的角色。

刘招孙前世,对明末党争多少有一点了解。

不过当看到案头堆积成山的弹劾东林的奏章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深深震撼。

首先读到的是左副都御史倪文焕的奏章。

倪文焕表示,东林还未得到清算,东林巨魁尚未全部伏诛。

他在奏章中写道:

“自东林以假道学簧鼓,呼朋引类,阱陷正人,巧就一己之功名,埋没数十年公论,为圣主之谬民久矣······今日为漏网,他日为煽毒,为翻局,还需着巡按提问,追赃充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