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隅之太平(3/5)

毋极县北部,银杏乡。

银杏乡位于滋水河畔,多膏腴良田,因有一颗近两千载树龄的银杏树而得名。

不过一百多年前,因银杏甄氏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从此银杏乡,乃至是整个毋极县都成了甄氏的代名词。

那人便是太保甄邯,在新朝时更位居大司马。

即便新朝覆灭,甄氏的荣光大受其损,但仍旧不曾被湮灭。

相反,还历代皆世袭二千石俸禄之官职。

不过,因甄邯之影响,甄氏的前路也被封死在二千石,数代以来未得寸进。

于是上一代的族长甄心便悄然拓展商道,采取曲线救族之策略,意欲为甄氏一族的存续添一份保障。

及至而今,毋极甄氏在朝堂及文人名士中已然声威极小,但财力却称雄于周边数州。

这一日,宽阔平整的银杏乡道上,忽然迎来了一行五十余人的外客。

不过周边的百姓只是好奇的望上一眼,便不再多关注。

虽然年初甄氏族长甄逸刚刚因为朝堂两党之争,成了遭难的小鱼;

稀里糊涂的被冤枉撤去上蔡县令一职,但其广大的影响力仍旧使得不断有人前来拜会。

张渊放缓马速,策动战马小步前行,同时好奇的打量着周遭。

马蹄下是宽五丈、十分平整的碎石路,比一些县城内的土路都要高了好几个档次。

两侧是青苗微晃、一片碧绿的庄田,田中百姓大都面色红晕,眼中也几无忧愁悲苦。

与随处可见的流民相比,他们无疑要幸福良多。

左侧的河流清澈荡漾,不时可见游鱼徘徊往来。

宽七八丈的河面上,还有不少渔船游弋,上面的渔夫正在不紧不慢地捕着鱼。

甚至于,偶尔还能看到一两艘小画舫,舫上有文人士子温酒浅抿、高谈阔论。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此地好似dú • lì于混乱、黑暗的外界,自成一方小天堂。

不过此前曾见到的一幕,却又告诉张渊,这只不过是一种人为的假象罢了。

在乡口,数百全副武装的家兵封堵着路口,将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无意靠近的一众流民,尽数阻拦在外。

甚至于,还有脾气暴烈的,直接对流民出手教训、驱赶。

想来在其他入口,也都有家兵设卡阻拦,将混乱隔绝在外。

如此行为,很难评断其公义与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