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第七阶(1/3)
白元轻笑一声,摇摇头道:
“众弟子中,唯有二十一人不认同。
但人数不及两成,是以,这第二道题关,张渊成功通过,可登第二阶!”
张渊脸色微松,抬脚前跨一步,走到了第二级石阶上。
老实说,二十一人,这已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数字。
倘若此前没有宴会上的那一番算计,怕是他就要止步于此了。
因为那参与宴会的数十人,此番并无一人抬手反对。
之所以会如此,那是因为他们曾代表自己的利益同马元义等一众老弟子公然对抗,而且还取得了上风。
这使得他们内心当中已悄然生出一抹认同感来。
再加上此前赵毅的悍勇表现,以及自己的完善答题,都使得他们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那这第三道题关便由黄某来定吧。”
此时,黄旭忽然出声,摸了摸鼻头上的黑色痦子,径直盯向张渊道:
“一代大家董仲舒曾于《春秋繁露》中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君若要臣死,臣便不得不死!
小友之父乃使匈奴中郎将张修,张修身为大汉之臣,天家要其性命乃纲常所限,其身死乃是本分。
既如此,小友为何要仇恨天家、仇恨朝廷?
此举,岂非违背‘父为子纲’?”
众弟子不由一脸古怪,如此问题可委实不好作出完善应答啊……
张渊神色不动,沉默三四息后,慨然回道:
“董仲舒乃儒家弟子,称得上孔圣人之徒孙。
既是孔圣人徒孙,其言行自是效仿孔圣人而得来。
孔圣《论语·八佾篇》中有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此言便是董仲舒君臣纲之由来。
关于黄山主之问题,在下以为,孔圣已然给出答案。
即君主在对待臣子时唯有以礼相待、宽和仁贤,方有资格要求臣子忠诚勤勉。
然,皇帝听信小人谗言,不加丝毫验证,便直接处决家父,此行何其荒诞?
既无礼、也无宽和,更无仁贤,如此昏君之为,安能称为‘君为臣纲’?
既非‘君为臣纲’,在下若不复仇,才是违背‘父为子纲’!
故而,在下之仇恨、之动机,乃人之常情、天经地义!”
黄旭不由语塞,数息后摇摇头自嘲一笑。
“小友见识高深,此道题关通过。”
深深地望了一眼张渊,而后黄旭看向一众弟子。
“不认同者,可抬手示意。”
张渊此番答案虽有理有据,却不如前番精彩,是以先后有二十五人抬手示意。
“反对之弟子,不及二十九之数。
这第三道题关,张渊成功通过,可登第三阶!”
黄旭很快做了决断,张渊随之深吸一口气,来到了第三台阶上。
“敢问小友,当今天下,为何会混乱如斯?”
一脸儒雅的南方山主云辰很快提出了第四道题关。
面对这个问题,张渊稍稍组织了一下言语,便肃容出声道:
“方今天下之乱局,在于四点。
其一,天灾不断。
自桓帝元嘉二年到今帝光和五年,短短三十载时间,便发生大型地动八次、爆发旱灾一十二次、蝗灾六次。
同时,这一系列天灾也引发了弥漫州郡之大型瘟疫五次,只局限于郡县境内之小型瘟疫更多达数十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