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大雨【推荐/收藏】(2/3)
“是昨天爹爹带回的冰糖葫芦吗?”小于冕不由回味起自己昨日吃的那串冰糖葫芦,那可真的很甜呀!
“是的。”于谦上前一步将儿子眼角的泪珠擦拭干净,笑道“爹爹离开之后若冕儿能好好听你娘亲的话,等爹爹回来时一定带两串冰糖葫芦给冕儿。”
小于冕听说有两串冰糖葫芦,不由舔了舔唇角,笑道“我听娘亲的话。”
于谦与董氏听了不由相视一笑。
片刻后吃完早饭,于谦换好行人司行人的官服,便迎着朝阳向南城门而去。
.........
京师南城门:
张忠在前,李永与赵坚在后,三骑来到南城门时,便见众人皆已到来。
于谦一人站在一旁,在他不远处,几名锦衣卫缇骑正围着一个年轻男子闲聊。
张忠三人刚到,便惊动了在场之人。
锦衣卫的那名年轻男子率先上前,见礼道“我是王明,锦衣卫百户,此次你们前往彰德府城为赵王贺寿,这一路上的安全由我们负责。”
“锦衣卫呀!”张忠不由在心中暗想道“久闻大名了。”
这当然是久闻大名了。
要知道皇帝只是代表他的家族以及外环的一些特殊集团的利益。
皇帝的地位不但孤立,而且永远是在危险的边缘,尊严的神圣的宝座之下,酝酿着待爆发的火山。
因此,为了保持皇帝的威权和利益的持续,皇帝不得不想尽镇压的法子。
公开的律例不够用,也不便用,他们还需要造成恐怖空气的特种组织,特种监狱和特种侦探,来监视每一个可疑的人,可疑的官吏。
于是特务机构应运而生。
他们用秘密的方法侦伺,搜查,逮捕,审讯,处刑。
在军队中,在学校中,在政府机关中,在民间,在茶楼酒馆,在集会场所,甚至在交通孔道,大街小巷,处处都有这类人在活动。
执行这些任务的特种组织,历代都有。
在汉朝有“诏狱”和“大谁何”,在唐朝有“丽景门”和“不良人”,在宋朝有“诏狱”和“内军巡院”。
而在明朝则有锦衣卫和东厂,即厂卫是也。
回到眼前,张忠收敛思绪,认真打量起眼前的锦衣卫百户王明,其人细眉挺鼻,长脸窄颐,二十来岁,长得白白净净,清清瘦瘦的。
“那这一路上便有劳百户了。”张忠笑着对王明说道。
“客气了”王明拱手一礼,继续说道“天色已不早,我们还是快些出发吧!”
张忠笑着应是,随即又去与于谦说了几句话,一行人便出发,一路南下,向目的地彰德府城而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