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科研突飞猛进(2/3)
因为这种犹豫,方浩找到了周芸,问她一些看法。既然周芸可以在前世发展那么好,也可以在今生发展好,可能会提供一些意见。
“这部手机确实有突破性的进展,不过你说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国家没有一家公司供货,也就是说外国公司可以随时卡住我们的脖子,我觉得最好在国内投资几家相关公司,不需要多好,仅仅当做以后谈判的筹码。”周芸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投资简单,但是我们哪里有这种人才,计算机在1978年国内才出现,半导体产业投资更加玩了,国内的那几家国企我是不相的,压榨工人还行,做研究还是远远不如欧美的企业的,无论是科研环境还是文化氛围。”方浩说道,其实国家早就投资了这些产业,可惜所托非人。
这么多企业,而且投资了上千亿,每年数十亿补贴,结果还不如一家私企华为的半导体技术水平。
至于半导体的核心器件CPU,更是遭遇到汉奸的惨重打击。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曾经在中国互联网黄金腾飞的二十年间,放弃创业时期的马云,把大量资金和财力投入到半导体行业,推动国产芯片发展。
逼得马云回到家乡,错过了互联网巨头的企业之一。
留不住阿里巴巴的上海,为此换来了一个精心的piàn • jú和全世界的嘲笑。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接了国家CPU的研究项目,上海交大邀请陈进担任芯片研究总设计师,不过这个陈进是个冒牌货,在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德州大学的奥斯汀分校获得硕士学位。
简历写了博士学位,在美国摩托罗拉总部就职,并多次领导新产品的开发,担任芯片总设计师。
实际上他不是博士,并没有芯片设计经验,而是担任芯片测试工程师,这是一个比较边缘的职位,主要是测试芯片功能,而不是开发芯片。
2003年,陈进宣称一款世界一流的芯片已经被他完全自主研发出来了,被命名为汉芯一号。
随后一直到2006年,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的研发工作也宣布完成,英特尔的工程师也是自愧不如。
这段时期国家累计投资十几亿资金,压缩了很多的科研项目,就比如辉煌科技公司研发的EDA软件。
2006年1月,在清华的BBS上,一名匿名用户发布了一篇《汉芯黑幕》的文章,直言陈进的汉芯一号造假。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了。
陈进托以前的同事买了芯片,将芯片上摩托罗拉的字眼打磨,然后换上汉芯一号四个字,这就成了上海交大芯片项目的成品了。
不过,被调查后,然而陈进安然无事,只是被学校撤职和解除了聘用,为避免制裁,陈进与项目的一帮人等逃到了美国。
依靠当初在国内骗取的数十亿科研经费继续活跃于电子芯片领域,成为几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甚至陈进当初创办的公司依旧在运营,并不断受到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