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扬州瘦马(3/4)
扬州在古代是两淮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
“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是迎合盐商们变态心理需求而产生的,著名作家朱千华在其人文地理着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扬州瘦马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挑选瘦马有着一套极为严格的鉴定程序,而其中最为客商看重的就是对于瘦马的小脚的评判。
鉴定这“三寸金莲”也有着一套极详细的办法,并且人们还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弯、香、软、正”等七条标准。
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
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
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在现代人看来,这是对人类权力的亵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猪狗不如,只有自己的是宝贵的,哪怕是现在社会建国之后,这样的思想都是遗毒深远,要破碎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社会也没多少改变,自家的孩子就是宝贝,别人家的孩子就是猪狗不如,比如现代社会的的户口政策,学位政策,这都是封建社会遗毒。
瘦马的人权被践踏,但是那些“养瘦马”的人口贩子,却是赚得盆满钵满。
据记载,一位一等“瘦马”能卖得一千五百两以上的银子,不过极为稀少。
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瘦马”,无人记得。
以瘦为美,满足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观,进而赚钱,宛如选美大赛。
举凡瘦马,必定先从贫寒人家买来yòu • chǐ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就开始养瘦马。
光有形体瘦弱,这还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轻,不可发出响声。譬如眼神,要学会含情脉脉地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