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控制紫禁城(2/3)
可见并不是满清军队无敌,而是后来的明朝部队太垃圾,浑河血战表明,精锐的明朝军队不比满清部队差。
可惜的是后来再也没有一个戚家军出现,后来的明朝部队贪生怕死,从来没有打过一场硬仗,歼灭百人的仗就叫大胜利,可笑至极。
明朝的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就方浩来的这些天,他见到了太多的不公和残酷,统治阶层和地主阶层为所欲为,底层百姓卖儿卖女,逃难的灾民尸体用车拉。
自己的同胞忍饥挨饿,可是一群群的卖国汉奸将珍贵的粮食卖到北方满清,大批的官员互相勾结,仅仅为了隐瞒事情的真相,如此的国家如何能让百姓升起报效祖国之心?
综合比起来,明朝的政治制度是远远比不上宋朝的,宋朝的普通百姓可以为国家赴死,可是明朝的百姓却没有几个,始终在生存的死亡线上挣扎着。
宋朝的社会,普通百姓可以放心做买卖,可以随便去移民,依法交税就可以,但是在明朝,这些买卖的机会都被大家族把持,而且百姓不准流动,这就是区别。
可惜的是现代社会我们居然采用明朝的制度管理国家,而不是宋代的开放政策,比如户口制度管理限制百姓自由流动,文化控制管理限制思想,产业垄断限制一些产业的竞争,等等方面。
……
掌握了扬州的官府之后,方浩就打上了兵权的主意,手握兵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朝末年,最大的军事长官就是督师,兵部尚书出任经略,派大学士出来督师,总领一个地区的军事,比如说袁崇焕,便是督师。
督师下面的官员为巡抚,比如电影中常说的九边巡抚,为地方最高的军政长官,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军务,所以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名义。
巡抚下面的官员为总兵,由朝廷派来,后来渐渐地变成了总领一方军务的固定官职,这时期的总兵官被称为镇守。
镇守以下,独守一路的称为分守,独守一城一堡的称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路的称为协守。
总兵官又分正、副,下设参将、游击将军等官。
所以明朝的军官排名为:督师、巡抚、总兵、守备、参将、游击将军。
以上都是边军编制,除了上面的边军之外,还有军户编制。
五军都督府,管理全国的军户,下面有无数的都司,都司由五军都督府直接负责。
都司是明王朝设立在各省的省级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其同管理民事的布政使司,管理刑事的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都司设都指挥使等官,每个都司管辖多个卫所,所辖卫所数目无定例,大体上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设立卫指挥使等官。
每卫管辖五个千户所,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设千户等官。
每千户所管辖十个百户所,以一百一十二人为一个百户所,设百户等官。
每百户所又管辖两个总旗,设总旗官,每总旗及设五小旗。
全国军户,均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