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要么赢,要么赔个精光。...)(2/5)
也不是。
姚家人吃亏在他们不知道戚敏和六皇子谈话的内容。其实也不算多,可以说非常简单,戚敏直言有些选择是没有选择必须要做的,她道一切的变化都源自于太子太孙遇难,这个噩耗改变了太多,包括朝上的格局,也包括各方的人心。
从皇上皇后到宫中的妃嫔到皇子们到朝臣到地方势力。
没有任何一方能摘出去。
从前太子镇得住,有他在,兄弟们谁也不敢生二心,即便是不甘心的也只敢在夜里睡觉时想想,不敢对外显露分毫。
六皇子本身不是很有野心的,他被迫有了。
说来也好笑,因为他是个能压得住各种情绪,甭论喜怒都能稳稳当当把事情办妥的人,在太子罹难以后,皇帝十分悲痛,精力大不济,很多事顾不过来。就把不特别紧要的一些交给六皇子主持了。这其中当然有皇后的推动,在那个噩耗传来之后皇后比皇帝更难过,也比皇帝更快调节过来,属于是悲痛之余还强迫自己分出心思为之后做了些盘算。
站在她的立场上,这也不费脑子。
拢共生了两个儿,就算在这两个里面她完全偏向太子,不怎么喜爱六皇子,那也是亲生的。
继承大统这种事,有亲生的还能不选亲生的?拱手捧别人儿子上位看别人去当太后吗?
母仪天下这么多年,脑子还是有的。
皇后做了明智的决定,她在宫里给皇帝吹枕边风,外面由国舅接应,准备慢慢扶持六皇子。
京城里面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都有很多双眼睛看着,皇后的意思该知道的全知道了,眼看他那边推进了起来,其他方面能没个应对?
皇后要排除其他可能保亲儿子一个皇位。
大臣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也想尊重嫡庶长幼之别,问题这个六皇子不当人,都怕他成了大家全没好果子吃。
六皇子为何那样?
还不是因为他出生那会儿亲哥就已经是太子了,多年以来他没想过还有自己继位的可能性,于是老老实实遵从本心,完全不在意那些大臣咋个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到底是从小读的书不对还是受了谁的影响,这个他自己最清楚。
反正客观情况是,他章法大于私情,是个天然卷,卷得兄弟崩溃的类型,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严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