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这个爹其他指望不上了,负...)(3/5)

第三这显然也可以做成长久的生意,下一季还可以继续提供……

第四,宗平始终没放弃,还是想和戚敏金子熔他们搞好关系,比起被戚敏预言了悲催命运的金家其他人,金子熔的事业线很难不让人心动。

……

以上这些都是春天的事了,戚敏周鹤延来信造成影响则已入夏,这时前一波热度其实过去了很多,铺子目前稳定经营中,刚要经历金家老店的强势反扑。

金子熔开这个店是他个人行为,他联合戚敏弄出来的,等于说盈亏自负同家族不相干,这点在各种文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

对此金家人很不爽,一早就不爽。

他们家训和周家不一样,周家是嫡长房继承制,嫡长子那一脉继承生意,同时家族要倾尽全力帮助其余几房发展自己的事业,要钱出钱要力出力,唯独要避开茶叶这里,避免将来内讧。

要是金子熔生在周家,他说想开个铺子,家里必须得鼎力支持。

金家不是这样的,反正老太爷要求他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大家全都为家族付出,等以后家族不亏待任何一个……乍一听没毛病,一家人是应该齐心协力,生意做起来了以后谁都有份不是挺好?这问题出在哪儿?出在只有个理念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比如一早就说了各房均分,不偏向任何一个,那他们肯定能团结起来。

金老太爷能这么说?

将来分配的时候,本质上还是要指定一个新的掌舵人,然后给隔房划分一点份额,那还是有多有少的。这就是内讧之源,要是问戚敏,她觉得还不如周家那套。

做梦都没想到最大的竞争对手会是自己培养出的。

“之前有人告诉我,有些人,给他面子他能得寸进尺,被收拾了才知道夹起尾巴做人。还能蹦跶就是不够疼,疼得很了就会老实乖顺。”

有时候不怕分配方式有缺陷,怕的是一早没说清楚给人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卖首饰吧,没那么大的市场,首饰本身也不是什么老少皆宜人人都用的上的东西,会买她的就是那些人,年年都买季季都买的更是有限,这些客人没流失一个都是损失,今天禹州城内要是开一家新的茶叶铺就算生意红火,周家哪怕会尝尝看,但不会焦虑。

他们越是这样,宗平就越是会不自觉想起当初,那都是两年前了吧?戚敏说金子熔的话。

真狠啊这兔崽子,真一点儿不顾及家族的生意,只想自己把生意吃了。

戚敏已经被六皇子引荐给皇帝陛下了,现在给宫里的排忧解难。而她又是金子熔的合作对象……且不说宗平是个挺会随机应变的人,哪怕他疯了要站到金家那边去也打不过……热度刚下去一点的金饰铺又火热起来,虽然很多人是去打听戚敏是不是真的同这家店有关系,她是不是东家之一?

家族生意被家族子弟抢了,这tā • mā • de!

最缺德是什么,还有些人不知道金子熔是金子熔,金家是金家。他们居然还去恭喜金家的老太爷和老爷们,说不得了啊,贵府又出了五少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将来要把生意做到全国去了。

金子熔不是喜欢谈心的人,看在老头子替他遭了罪的份上,还是说了几句——

一次失败问题还不大,对他们那种行业地位的来说,二连失败堪称灾难,这是很多年没有过的重挫,全家上下都着急想翻身,偏想不到好办法翻身了。

这对父子一个搞事一个挨骂,就把钱给挣了,后来没过多久人在京城的戚敏先后收到三封来信,分别出自亲哥戚鸿、周家的芳晴,还有就是金子熔。

因为戚敏名声大,无形之中推动了那个生意,金子熔这边的生意蒸蒸日上自然就损害了金氏家族的利益。卖金首饰和卖茶叶不一样,卖茶叶的其实不怕别家把生意做起来,因为禹州茶是名牌,享誉四海的,他们的大买卖都是对外,茶叶是大市场。

老太爷想了半天,没同意,最后中和了一下钱还是发,少发了一些。

就很可惜戚敏已经上京城了,要还在禹州,看到这出,得替金家的各位应答一声——

在这个强大逻辑之下,金子熔他爹一点儿不担心家族,就怕儿子高兴太早后面翻大车。

问题是见了面也只能更生气,金子熔本身就不是良善之辈,对标记为对头的家伙从没心慈手软过,碰上找事的是半分不让。更棘手的不是他这德行,而是他生意背后还有戚家兄妹的存在,戚鸿不值得说道,可戚敏呢?她可是一飞冲天了。

不放的话,倒不是发不起钱,可这要是多持续几个月,得白给多少?冤不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