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押注(1/5)

大梁的科举制度,源于大宋却又有别于前朝。较之前代科举增设了县试府试,考过了才有秀才功名。又将大宋的省试转成乡试,只是虽有省试,但是各种程序又不同。宋代的省试是礼部试,在京城举行,他们如今的乡试却是在省内开考。鉴于江浙省的治所在临安,所以他们这次的乡试也在临安。

开考的贡院同府试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只在考官上面有些不同,且乡试也要比府试更严格许多。

沈元彻跟苏墨言在临安府不缺住处,顾准则提前给李况交给了廉江州。离乡试还有半个月的功夫,顾准三人便准备启程了。

去得早些,还能在临安府没看看有无文会。若是没有的话,趁着这几天静下心来,多看些书也未尝不可。

三个人里头,只有沈元彻最不情愿提前去的。他这半吊子功夫,实在是有些蹩脚。其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乡试肯定是过不了的,偏偏他父王催着让他考,他也是骑虎难下。

临行前一日,沈元彻还在纠结自己要不要逃跑。

顾准早就知道他开始打退堂鼓,只是从未搭理。

他这一去兴许又要一个月,家中幼弟幼妹自然也是被李夫人接了过去。

顾长安兄妹俩知道哥哥此番前去是为了考举人的,提前好几天都在给他鼓气,吉利的话就像是不要钱似的。顾准可没把这些话当真,在离开的时候反反复复叮嘱地只有一句话:“你们在这儿要好生听师娘的话,不可胡闹。”

这话李夫人听的都烦了,不由得打断:“你也忒多心了,长安长乐这么乖怎么可能会胡闹?你啊,还是别操这份心了,他们俩在这自有我照看着,你就安心考科举就是了。”

李况也微微颔首:“孩子放在这儿,你大可不必有后顾之忧,安心考试就成。”

他也没说拔得头筹,毕竟这种事情除了看实力也得看运气。

不过,李况觉得自家弟子在运气这方面好像还没输过别人,说不定这回真的能给他一个惊喜。该教的李况都已经教了,虽然时日尚短,不过李况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子领悟得还挺不错的,悟性高得吓人,一块听课的时候,就连苏墨言也没有顾准的脑子转的快。

只盼着这回乡试他也能如之前府试一般,旗开得胜。

多余的话李况也不说了,那边沈元彻跟苏墨言都在等着,李况拍了两下顾准的肩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