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财政窟窿(3/4)

到了现在,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自身实力不济,自然不会掺合这种高风险的借款。万一发生了意外变故,他们可承受不起这种损失。

相比之下,佛门就不一样了。一家家寺院都富得流油,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为了扩大收益,放贷就是最好选择。

承接这种高风险贷款,除了获取利润外,同时也不乏有同华山派打好关系的意图。

毕竟,在华山派的地头混饭吃。不处理好道上的关系,和尚也睡不着觉啊!

背后没有金主支持,难怪原著中华山派在衰落之后,岳不群连柴米油盐都要范愁。

要不是华山派现在的实力强大,估摸着拆借资金同样不会容易。古今中外都一样,资本从来都是看人下菜。

“王师叔,拆借资金的问题,就由你老人家负责了。

另外知会晋商和关中商贾一声,我华山派有意和武当加强合作,为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贡献一份力量,愿意参与可以提前报名。”

作为新任掌门,李牧可不想一上来就削减门中开销,搞得大家怨声载道。

不节流,那就只能开源了。短期内想要搞到一大笔钱,唯有南北贸易线的打主意。

地域限制是大明商业的最大特色,沿途层出不穷的坐地户、贪官污吏,多如牛毛的武林势力,都是阻碍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愁赚不到钱。原本想着自己组建商队的,只是考虑到门中财政状况,李牧果断的放弃了这个计划。

武林门派就是武林门派,过多的参与和钱相关的交易中,很容易导致门派发起质变。

人不是机器,李牧不认为华山弟子就能够抵御金钱的诱惑。万一被金钱带偏了,很容易堕落成唯利是图的商帮。

类似的案例,在武林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武林门派一旦完全被金钱所左右,那么距离灭亡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让商贾们自己搞,华山派还是专注于提供安保服务算了。

凭借华山派+武当派的旗号,要打通中间环节并非没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