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乐水轩论事(一)(2/4)
朱焕华静静地听着。
“明夏师兄,你说此前我们是什么政体?”
“君权天授,士大夫共治的政体。”朱焕华答道。
这些年来,这些东西也是明盟内部讨论最多的。从不理解不接受,到逐渐明白和领悟,再到各自都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不可以说,从秦汉开始演化,我们就是士人政制?尤其是景陈盛三朝,开科取士,士人政制的特性更为明显?”
朱焕华缓缓说道:“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朝代更迭,但治理国家的主体都是士大人。”
“没错,士大人治理国家,一脉相承。首先他们要确定的就是统一思想,不能你用法家,我用儒家,他用黄老。这样的话,自己先打起来了。”
看到朱焕华点点头,岑国璋继续往下说,“于是,士人前辈们有高远卓越者,就用了圣贤之学这个框,以儒学为骨架,把符合他们治国理念的东西,都往里装。再结合开科取士,建立信奉这一理念的文官系统。”
“那君主帝王呢?”朱焕华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
“他们啊,是士人集团集体意志的体现。但是由于士人政体的致命缺陷,他们只能让出很大一部分权力给到君主。而君主总归是人,有自己的意识和**。往往会与士人集团发生争权夺利的举动。君主的爪牙有外戚、宦官和部分文官,所以每朝每代都有各式各样的党争,本质就是君主与士人集团在争取夺利。”
朱焕华是明盟元老,这种在外面能够引起惊涛骇浪的言语,私下里与同仁们不知争论过多少回,早就习以为常。
“益之,你说士人政体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