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先进的生产工艺(3/4)
这个车间和上个车间差不多,也是十几个铁匠光着上半身在专注打铁。在他们手中,圆柱形的铳胚被锻打成六边形,然后放入边上的池子淬火冷却。
当通红的铳胚放入冷却池中,一股青烟冒了上来,马铖闻到一股尿骚*味,马铖骂道:“刘大使,你们不注意一下卫生?怎么还有人在这个池子里便溺?”
刘本忠知道马铖是外行,赶紧解释道:“大人,这个池子里是马尿,用来为铳管淬火,用马尿比用水效果更好,铳管更加坚硬!”
早在宋代中国人就发现用动物血液或尿液淬火比水更好,铁器更耐用也更坚硬。马铖虽然理论知识懂很多,但是这种小环节就不知道了。其实这也是中国古代的通病,在制造业大方向上中国历朝历代一点儿不次于西方,可就是这种不重视小环节,让中国制造业越来越退步。
从这间车间出来,马铖又来到下一个车间,这里就是火铳制造的最关键部门,钻孔车间。
对,大家没看错,明朝最高级的火铳比如鲁密铳,都是钻孔的。
在明代以前火铳铳管大部分是卷制而成,也就是铁匠先将熟铁块锻打成铁皮,然后趁冷取前卷成筒状。当然这种铳管强度不高,很容易炸膛,不过明代中前期火药的威力也没这么大,所以倒也安全的很。
但是到明朝后期,因为学习西方的火药技术,火药的威力增加不少,原始的火铳生产工艺就不行了。这时明代军火专家赵士祯参考土耳其的重型火枪发明出鲁密铳,这种火铳就是钻孔铳管。
同时赵士祯为了加工铳管,也发明了一个简单钻床,现在出现在马铖面前的就是一个。
这个钻床有些像西方的砍头台,台板离地两米左右,上面有一个高高的支架。锻造好的铳管被竖立固定在台板之下,工人在上面操纵钻头将铳管钻通。
钻孔有很多好处,一是保证铳管光滑,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火药的威力。二是保证每个铳管口径一样,这就避免了火铳与火铳之间的零件不通用。这个车间一共有十架钻床,一次可以加工十个枪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