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提督(2/3)
马铖说的倒是真让朱由崧心动,那个马宏宁虽然是寡妇,但是相貌秀美知书达理,比小户人家的女儿强上许多,如果真给自己生下一儿半女倒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想到这朱由崧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越来越满意,笑着问道:“小子,听说你在城外练兵练得很不错,需不需要姐夫帮你一把?”
马铖听朱由崧这么说心中大喜,他现在钱倒是不缺,但是就是缺人手。神机营满编才五千人,虽然看着挺多,但是在满清数十万大军面前根本不够看,所以马铖真的希望自己手中权力再翻几倍。
马铖也和自己老子说过这件事,但是马士英正在和东林党斗的你死我活,那里有空管马铖的屁事,在加上明代高级军官的任命权都在皇帝手中,马铖现在已经是总兵,自然不可能再往上升了。
马铖听朱由崧问自己有什么困难,马上将自己所想提了出来:“姐夫,臣手下只有五千人,虽然日夜训练但是人数太少,在战场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臣希望姐夫能给臣权利扩大神机营的规模!”
朱由崧摇了摇头说道:“神机营的编制是世祖定下的,怎好随意更改?不过你既然这么说倒也是个问题,这样吧,正好大校场提督刘肇基调往扬州,空缺的这个提督就你担任吧!”
明代军职最高的就是提督,这已经是正一品的gāo • guān了,马铖在三个月前还只是凤阳城里的二世祖,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军区*司令员,这种升官速度在大明朝都不多见,就连当年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元老宿将都没有这种速度。
马铖这几个月总泡在军中,神机营的驻地就在南城外的大校场,马铖自然知道这个提督大校场有什么分量。
南京城外的大校场从五代时期就是驻兵的场所,朱元璋当年占据南京后,依山傍水修建了庞大的城墙来护卫京城,在城东建设皇城、宫城,并在城内外设立大、小两校场,供驻军训练。
大、小校场的设置,与明朝的兵制有很大的关系。据《明史兵志》载:“初,太祖建统军元帅府,统诸路武勇。寻改大都督府,以兄子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已,又分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洪武四年,士卒之数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
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度,每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为保障首都,朱元璋将最精锐的军队安置于京城一带,分为四十八卫,合计二十余万人,由五军都督府直辖。大、小校场就是四十八卫首都卫戍部队日常操练的地方。
在朱棣迁都后,南京四十八卫逐渐北调或者裁撤,到了嘉靖时
期整个南京只剩了三万多人的守备部队。但是嘉靖后期的沿海倭乱,让朝廷重新重视起南京的守卫工作。
到万历初年,朝廷将整个南京城分为里外两部分,城里的十二卫归小校场提督管辖,训练地点在城北的小校场。城外的二十四卫归大校场提督管理,训练地点正是南城外的大校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