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京保卫战 二十六(2/4)

由于古代军阵通讯困难,没有手机和电话,不能发微博和朋友圈,所以士兵的视野范围有限,很容易造成信息不畅与群体紧张。明代名将戚继光说过:“则愚民一时迷失方向,即难认。”在军阵里面,士兵很容易变成愚民。

在比如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中,双方一开始隔水列阵,没有决战空间,晋军提议让前秦军稍稍后撤,老实的前秦军就真的答应了。没想到前秦军后撤途中,晋军猛地打了过来,再加上阵中有人高喊“秦兵败矣”等fǎn • dòng言论,搞的前秦军士兵心惶惶,前秦军队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

当然前秦军队八十万大军一战即溃,也跟军队士兵成分比较复杂有关系。这支军队虽然人多,不过都是拼凑而成,军队凝聚力差,战斗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以少胜多其实并不玄幻,背后是外因内因综合的结果。军队庞大,不意味着就能稳操胜券,兵力不足,也不是就判了死刑。

现在多铎的满蒙汉联军就碰到了当年苻坚一样

的难题,清军一共有四十多万,其中种族众多,通信十分不便。满洲人还算差些,毕竟不到一万人,可是两万的蒙古人就麻烦了。这些蒙古人来自各个部族,这些部族有满清的死忠科尔沁部,还有满清的死敌察哈尔部。这些蒙古人心怀鬼胎,如果满清一路取胜还没什么,但是满清现在吃了败仗,各部台吉将领不免心中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汉军旗也是两万人,他们来自汉军八旗,他们没有蒙古人的问题,反倒成了满洲人最忠实的部下,可是人数太少。

清军中占多数的是新附军,这帮家伙来源复杂,有高杰的陕西铁骑,还有刘泽清的山东兵,有刘良佐的淮安兵,还有跟着左梦庚一同投降的武昌兵。其中左梦庚的军队来源更加复杂,有李自成投降过来的流寇,还有在武昌本地强征来的地方兵员,还有河南河北一带的卫所兵。这些士兵来源中国北方各省,很多地方口音都不一样。

军队成分如此复杂,偏偏满清高层为了防范新附军,在各部都派驻了满清将领指挥新附军。这种情况在满清占优的时候倒没什么大问题,可是碰到现在这种大败退就成了大问题。

多铎的命令是缓步撤退,可是多铎的命令传达到各部出现了问题,清军将领很多不懂汉语,但这个时候那里去找翻译?而原本那些汉人将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反正是你们清军将领的问题,出了事和我们也没关系。

就这样一开始的有序撤退很快变成大溃败,太平门外的上万新附军,裹挟着少数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沿着太平门外的官道一路狂奔。期间这股溃兵碰到孝陵大营来的增援军队,这帮家伙按照金声桓的命令好不容易组织好队形,刚到太平门这里就被前线退下来的士兵冲垮,再加上听到前线败了,这些足有三万多人的新附军一同加入溃败的队伍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