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镇国侯(3/5)

马铖听封自己为镇国侯满心的不高兴,没想到这个皇帝小气得很,自己为了他拼死拼活就给了个没用的头衔。那个中军大都督也差不多,明代将军队分为五军都督府管辖,有些像后世的大军区,但是这个中军都督府权利很大,除了负责掌管地方卫所外,还负责全**队中的将领升迁、士兵训练等重责,所以中军都督府和后世的总参差不多,这个中军大都督就是后世的总参谋长。

不过这是明初,朱元璋在后期发现这个中军大都督权利太大,所以有意削减中军都督府的权利,到了朱棣上位更是将将领升迁的权利掌握到皇帝自己手中。

到了宣宗时期,文官阶级壮大,将士兵训练的权利也从中军都督府中分离出来交给兵部,以后到了正德时期,更是将五军都督府所掌管的地方卫所削减,至此原为大军区一样的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了一个名词,当年由徐达担任的中军大都督也成了一个名誉职位。

当然皇帝的封赏也不是一点干货没有,这个镇国侯就是这个干货。

按照明初会典规定,明代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级,并没有镇国公这一爵位。不过明代中期出了一个奇葩皇帝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这位皇帝十分喜欢打仗,但是朝中那些大臣不让他领兵出征,没办法朱厚照就发明了一个官职,这就是镇国公。

朱厚照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朱寿,然后下圣旨说命朱寿为镇国公、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军队去蒙古打仗。虽然朱厚照这都是闹着玩,不过镇国公这个职位却保留了下来。不过担任这个职位的是皇帝,所以也没有那个将领敢担任这个职位。

朱伦奎这几天在宫里仔细的想过如何封赏马铖,按照马铖的功劳,就是封王都可以,可是明代根本没有活着的异姓王,如果马铖死在城外,朱伦奎到十分愿意封马铖一个王爵,就是单字的一等王也可以。

可是马铖活着回来了,这个封赏就要十分慎重了,既不能重了也不能轻了。封赏过重以后怎么办?难道直接将皇位让给马铖?封赏轻了又怕马铖不高兴,毕竟现在满清还占了大明一半的国土,还需要马铖这种武将去北伐中原,所以朱伦奎为了这个合适的封赏真是没少死脑细胞。

不过办法总是多过困难,在朱伦奎前思后想后,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职位,那就是镇国两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