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蓝星联邦(1/2)
秦锋是五人里第一个主动从机体驾驶舱里出来的。
在跟舰长谢尔盖·凯森报告了一声后,秦锋便得到了谢尔盖的允许,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
刷卡进门,秦锋敏锐地发现,在桌子上,原先那本记载着MGSV-001天启信息的笔记本旁边,又多出来一份轻薄的资料。
对于有人能随便出入自己的私人房间这件事,秦锋并不在意,反正早在训练营时期,就已经习惯了被人窥视隐私。
真正叫秦锋在意的是,那本笔记本上的内容,以及那份未知信息的资料。
优秀的机师之所以能称之为优秀,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外,更表现在对自己所驾驶机体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而除去日常操作中与机体的磨合外,了解机体的各项数据便是一种最直观的方式。
毕竟,机体动作的弯折程度,引擎的出力大小,能源的转换速率等等,这些既决定了机体的性能上限,也决定了机师的操作上限,普通的机师可以忽视这些上限,但强大的机师就要去观察,这些上限是否会限制住他们的真实水平,如果限制,又会限制多少。
这些东西,都是决定一个机师实战表现的关键因素。
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谢尔盖舰长才会以修正CL系统的名义,让他们先去机体驾驶舱体验一把,对机体的了解有个大概,然后再有人将机体的各项真实数据记录在本上,交给他们,也好让秦锋他们做出最好的判断。
之前因为舰桥那边催促秦锋赶紧前往面见舰长,所以对笔记本上内容,秦锋也只是模棱两可地瞟了一眼,并没有如何认真地观看,而为了能更直观的了解天启机体,秦锋无论如何也是要重新再审读一遍笔记本的。
当然,笔记本的阅读可以暂时放下,秦锋现在所有的好奇心,都凝聚在了笔记本旁,那一份轻薄的纸质资料上了。
抽出桌子下的座椅,秦锋先将可以算是重要机密文件的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收入桌柜,然后才将那份纸质资料摆到自己面前,开始仔细的阅读。
看了资料上部分的内容后,秦锋便大概知道了资料上的主要内容,以及将这份资料放到自己房间让秦锋看到的那人,他真正的目的,至于是谁将这份文件放到这里让他看,秦锋也有了一个大致的猜想。
资料上显示的,是一个名叫蓝星联邦的组织的发展历程,联合之前谢尔盖舰长在舰桥曾数次提到蓝星联邦军这个称呼,秦锋可以基本确定,将文件放到房间让自己看得,应该就是谢尔盖舰长无疑了,即便不是他亲自放,而是找人代为处理此事,那也必然是他主导的,至于目的,应该就是单纯地看出秦锋五人对于自己所属势力的迷茫,所以便拿出这些历史资料,以便加深五人对所属势力的了解,省的到头来,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
“公元2160年,历时长达三十年之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场科技与机械的重度碰撞下,各国势力纷纷洗牌,超级大国独木难支,中小型国家也开始寻求报团取暖,世界逐渐形成以原先几个大国为首的各个联盟。”
“公元2200年,为了抢夺蓝星日渐稀少的能源物资,各大联盟纷争不断,大小冲突时刻爆发,世界逐渐陷入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之中。”
“公元2204年,因为MNFSJ粒子的出现,导致无线电波等远程控制技术的失效,使得战斗不再能够依赖远程导弹等制导武器,,战争双方被强行逼入白刃战的短距离战斗中,坦克、武装战车等早已淘汰的军用武装,只能无奈之下再度登场。”
“公元2207年,当以M国为首的美洲联合制造出第一台MG机械巨人,并将其投放到战场上后,原本势均力敌的世界局势,瞬间出现一面倒的紧急情况,原先的军备武装对这台原始MG机械巨人几近无用,而对方的战场伤害却又成倍于他国主力武器。”
“公元2210年,迫于美洲联合的强大与压迫,世界联盟势力发生新一轮的合并与解散,并在最后确定为互相牵制的三大势力,分别为:以美洲联合为首,部分西欧国家加入的大西洋联合;东欧与亚洲部分强国联手的欧亚联邦;其余部分弱小国家组建的第三世界国度。与此同时,近距离投放核武的战斗瞬间打响,蓝星的环境日渐恶劣。”
“公元2217年,由于自身实力的弱小,且联盟国家位置较为分散,第三世界国度在大西洋联合以及欧亚联邦的压制下,被迫提前投降,并带领部分人员主动退出蓝星。”
“公元2224年,与大西洋联合对峙时间长达14年之久的欧亚联邦,到头来也以失败而告终,在大西洋联合的连续进攻下,无奈选择撤出蓝星,退守至早已开发出的火星基地。”
“公元2225年,大西洋联合立法会通过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由大西洋联合主席亲自宣布,改原有公历纪年为天历纪年,公元2225年,变为天历1年,同时发表进行宇宙开发计划的宣言,而将天历的元年,定名为使用‘最后之核’之年,同年,蓝星上曾连年造成深度环境破坏的核武,通过直播的方式,在世人的注视下,被彻底封藏。同时,大西洋联合收整残余在地球的部分欧亚联邦国家,在将其收纳整合完毕后,正式将大西洋联合改名为蓝星联邦。”
“天历2年,因蓝星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极度匮乏,由科学家奥森·凯丁主导发起,蓝星联邦总统首肯,殖民卫星构想付诸实行,用于调运材料与组合基地为目的的月面基地1号开始建造,曾经因战争而停滞的宇宙商业,重新启动,宇宙金融市场投资盛行。”
“天历14年,月面基地1号初期建设完成,同年,月面基地2号正式动工,人类首颗大型殖民卫星——帝国1号同时动工。”
“天历37年,月面基地1号竣工,首批基地工作人员入驻,月面基地2号工程进展缓慢,殖民卫星‘帝国1号’因加大投资建设,相比同期的月面基地2号,工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天历45年,殖民卫星‘帝国1号’工程基本竣工,并开始进行为期四年的卫星环境测试。”
“天历50年,‘帝国1号’殖民卫星测试全部完毕,各项数据良好,数据显示为:适宜人类居住,于是,由蓝星联邦立法会带头,数只大型宇宙运输舰分十次搭载,一年期完成的人口输送任务,也于年底完成,‘帝国1号’殖民卫星正式落户一亿七千一百五十二万余人。”
“天历60年,‘帝国1号’殖民卫星在举办十周年建成庆典时,卫星突然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卫星周围出现未知宇宙舰队,数台无归属标识的MG机械巨人出现,并攻击防备疏漏的‘帝国1号’殖民卫星,事件最后,是以未知舰队发射数枚核弹头,击沉摧毁‘帝国1号’殖民卫星作为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