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行动计划(1/2)

“引擎全面提速100%,助推引擎加速,舰首上扬20度,上升程序启动。”

当战舰缓缓从停泊的港口驶出,坐在舰长位置上的谢尔盖·凯森又继续指挥着战舰朝头顶蔚蓝的天空继续前行。

“战舰上升程序正式启动,即将突破大气层,倒计时十秒。”战舰副舵手看着眼前操纵屏幕上的数据,大声报告道。

“十。”

“九。”

“……”

“二。”

“一。”

当副舵手的话音刚一落下,整个战舰的船员便都感受到了一阵接着一阵的剧烈震动。

战舰已经接触大气层,并开始尝试突破。

“保持舰身角度!”谢尔盖·凯森朝负责把舵的战舰总舵手命令道。

因为战舰缓慢地突破大气层,从而导致舰身与大气层之间产生剧烈摩擦,无数的火星向四面八方迸射,肉眼可见的红色巨浪沿着舰首,一层又一层连绵不断地朝着舰桥扑面而来。

舰尾引擎喷射的火光愈发浓郁,舰身两侧为了突破大气层而特别装配的两个助推引擎更是几乎将动力提升到了200%。

当最后一阵晃动过去,红色的高温巨浪也逐渐散去,蔚蓝的天空变成了无限宽广的漆黑宇宙。

负责把舵的总舵手在确认战舰成功突破大气层后,身经百战的他也不禁松了口气。

战舰巨大的体积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剧烈震动,会强制改变战舰的上升角度,而一点角度的改变,就很有可能导致战舰在大方向上出现很大程度的错误,所以负责操控战舰方向的他,就必须拼命稳定船舵,保证战舰的上升角度基本不变。

听上去很简单,可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就知道,必定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战舰成功突破大气层,助推引擎分离。”一旁,监管全舰各系统运行的副舵手报告道。

在战舰外部,舰身两侧的两口大型助推引擎在战舰突破大气层的瞬间,就已经开始了分离程序,此时已经与战舰完全脱离。

“恢复舰身角度,引擎减速60%,保持正常速度行驶,变色龙系统开启,随时注意侦测雷达动静……”谢尔盖·凯森不慌不忙地指挥道。

随着舰长谢尔盖的一声令下,舰桥各位置人员开始各自负责内容的操作,战舰外部,舰尾引擎的火光缓缓减弱,舰身上层甲板在一阵电流涌动过后,逐渐变色,与周围环境混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好像战舰隐身了一般。

LHAN-X2中型武装战舰专门为这次任务配置的变色龙系统,与五台MGSV系列机体一样,都是蓝星联邦科学院最新研发的科技产品,通过船体表面覆盖的光线折射面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可视状态,并且在一定距离内,敌方雷达将探测不到任何船体的反应。

战舰此行的目的地,亚历克斯港口,位于火星联邦建造的殖民卫星“火卫三”上,是火星联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卫星,火星联邦从火星运往前线战场的军用物资,有三分之一要经过这里,如果能把这里毁了,那便足够让火星宇宙军伤筋动骨。

为了保证此次任务的保密性,除了船员全都是谢尔盖·凯森亲自挑选,是可以信任的心腹亲信外,战舰停泊的封闭式港口也并非是眼线杂多的月球基地和殖民卫星,而是直接选在蓝星本土的某个天然港口内,隐蔽的同时,也让谢尔盖·凯森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许多尚未面世的蓝星最新科研产品。

在有了变色龙系统的辅助后,战舰想要不惊动从蓝星本土到火卫三这一段距离上的卫星侦测,简直是轻而易举。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与地方舰队近距离的接触,因为变色龙系统的遮掩覆盖性终究只有不到三万米的直线距离,一定被敌方舰队接近这个距离,变色龙系统对雷达侦测的免疫将无效,而且通过肉眼,也可以看到战舰未被遮掩的地方。

亚历克斯港口突袭任务的难点,就在于从蓝星到火卫三这段距离内,火星宇宙军堪称紧密的舰队布防体系,想要不被注意到,根本是没有可能的。

正因如此,谢尔盖·凯森才会选择这艘动力输出极大的机动型战舰,而不是速度较慢的火力型战舰,他做出的打算,本就是通过舰船的高机动性,快速突破敌方防线,不与对方纠缠,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目标点,然后投放战舰携带的某种特殊弹头。

至于任务成功或是失败之后,战舰要该怎么办,已经做好献身准备的谢尔盖·凯森虽然跟秦锋五人说得是会回到蓝星联邦,但那时候,大发雷霆的火星联邦必然是要开展比去时更严密的防守,想要安全归来基本不可能。

“一切随缘便是。”谢尔盖·凯森想道。

不过从蓝星本土出发,唯一的问题,便是距离火卫三太远,而时间又很紧迫,前线的局势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了被压制的情况,所以才需要一支特殊的部队,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亚历克斯港口破坏任务跟送死没有区别,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但一经完成,对双星联合部队的打击,尤其是对火星宇宙军的打击,将尤为沉重。

另外,谢尔盖·凯森还知道另一条保密等级极高的消息:

另有一支部队将实行对金星“白羊座”殖民卫星突袭破坏的任务。

两只队伍同一时间进行对双星联合部队的后方打击,一旦成功,那将对双星联合部队造成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战舰行驶已经恢复正常状态,接下来的任务便是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随时进入战斗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