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临危受命领幽州(1/3)

骠骑大将军王腾突然病卒,大汉北疆庭柱折却,事关国家安危,皇帝闻知,心中深为忧虑。

次日,汉正帝急设早朝,传旨请丞相潜龙、大司马陈功、御史大夫刘察、司徒兼司隶校尉文雄等四位重臣入宫议事。

大司马陈功,字章武,前汉朝青州刺史陈德之子,征战一生,辅助华武帝重建汉朝,战功赫赫,与王腾齐名。当世天下有两名最负盛名顶尖名将,即陈功与王腾二人。

时有南章武,北纵横之美誉。

纵横为王腾表字,陈功字章武,年长王腾数岁,现在已经六十余岁。

二人齐驾并驱、平分秋色。陈功在朝为三公,王腾在外统领重兵,为大汉镇守北疆。

御史大夫刘察,字渊鱼,本为前汉朝胶西国王孙,后天下大乱,胶西国被兼并。刘察南下扬州,出任扬州刺史部要职。后辅助华武帝再建汉朝,重新整顿朝纲,制定汉律。为国家拔乱反正之大材,在朝身居御史大夫三公要职。

司徒文雄,字兼武,本为前汉朝益州刺史部上庸郡太守之子,华武帝被贬西城,得以结交。君臣二人兼还有连襟姻亲关系,华武帝引为心腹,深加信任。

丞相潜龙,姓徐名图,字领英,号潜龙。本为上庸郡汉城县山民,怀才抱器。华武帝被贬为西城侯时候,闻知其才,便诚心礼聘潜龙出山相助。时人比于刘玄德得诸葛孔明。

潜龙出山之后,尽忠竭力,辅佐华武帝混一东南半壁,代华武帝总统王师,节制诸将,击败剿灭汉贼公孙霸,再整汉家山河,立下不赏之功。

华武帝英明神武,深加信赖诸位重臣,君臣无猜,大汉得以复兴。华武帝驾崩之时,将国事托付丞相潜龙,又遗嘱太子当重用礼待诸位重臣。

汉正帝遵照其父遗嘱,即位六年,以诸位元老大臣为倚重,励精图治。此时陈功、刘察、文雄、王腾等人,都已经年过花甲,春秋鼎盛。

唯有丞相潜龙正值盛年,时年才46岁。

四位在朝重臣闻知天子有急事相召,便急整车马,速速进宫。

见天子已经在御座之前默然而坐,龙颜有悲戚忧虑之色。

天子见诸位重臣前来,慌忙站起,拱手行礼,各位大臣正欲要行礼参拜,天子急忙制止,早已经为各位重臣设座相待,请四位重臣们坐下说话。

原来四位大臣都为华武帝时候倚重心腹之人,除开丞相潜龙之外,年岁皆为汉正帝长辈。汉正帝以师长之礼尊之,四大臣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时潜龙已经知道皇帝急召之意,潜龙五日前夜观北边将星坠落,猜想必然是骠骑大将军王腾有不测。

今见皇帝急召在朝四位大臣议事,此例前所未有,便知此事为王腾陨折。

皇帝龙颜不展,对四大臣道:“昨夜朕接得幽州急报,言太师已经在五日前病卒,太师忠勇无双,一旦弃朕而去,令朕心痛如绞。”言罢,以袖掩面而拭泪。

陈功、刘察、文雄三人闻知大惊,面面相觑,一时竟无语。

潜龙丞相出奏道:“禀陛下,臣五日前见北边夜空有大星从天而陨落,正在幽州方位。此为将星陨落,主陛下当失一大将,今日果然得闻确切消息。太师突然病卒,大汉失去北边庭柱,可谓国家之不幸也。”

君臣闻知,皆各自诧异。天子道:“今岁年初之时,朕曾闻公孙国师天象如何,国师言当有一大将折损,不想今日果真应验。丞相亦通天象,如何不早禀报朕此情,以早做预备呢?”

潜龙丞相奏道:“禀报陛下,非臣不欲告知。此等天象之事,反复无常,若提前散布告知,当会泄露天机,将遭天谴。如不应验,当对朝野不利,又恐有画蛇添足之嫌。臣向来务实,不敢以此等虚妄之天象,便骤然下定论。今既然天象应验,方才可以言之也。”

天子道:“相兄忠心辅佐朕父子,一片赤诚,相兄不早言,必然有所道理。想太师一生征战纵横驰骋中原,威名赫赫,北方胡人皆望风畏服,自朕即位以来,得以赖太师镇守北疆,才保天下安定。朕还未亲自置酒为太师祝寿,太师就突然弃朕而去,朕心实在哀痛。”

言罢,潸然泪下。

大司马陈功对丞相道:“王骠骑虽然年近花甲,然身体尚且康健,今突然一朝陨丧,非同寻常。太师与吾不但为同僚,还有袍泽之情,今日弃吾而去,怎不令故人伤感心痛?”

言罢,也以袖掩面。

文雄道:“此事太过突然。太师镇守幽州,统十万雄兵,今突然病卒,恐北胡、东夷等趁此将有不轨之举动,若果真如此,则大汉北疆将有不安。此为陛下所深为忧虑者。”

刘察也道:“太师威名响震北方,身受朝廷诏命,担负重任。今一旦突然丧折,事关国家边疆安危。以老臣之见,还请陛下急遣方面大将,前往幽州驻守,以保社稷安定。”

潜龙丞相听完三位大臣反应,便启奏皇帝道:“人之寿命,各自不同。生老病死,在于天也,非人力所能阻止。太师新丧,陛下还请节哀顺变,当以国事为重。臣以为刘渊鱼之议为妥,还请陛下降诏,选定大将镇守幽州,以接替太师。”

天子方才收泪,整顿衣冠,问丞相道:“国事皆由丞相主持,便依照丞相之议。丞相以为当遣何人可接替太师镇守幽州呢?”

丞相尚未回答,文雄出奏道:“臣以为能接替太师者,天下不过有三人适合而已。一为大司马,二为徐州牧赵山,三为并州刺史封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