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善饭少年在寒门(2/4)

王腾因此得以入学,教习两三年,王腾稍能读书习字,略略知春秋大义,汉家经典等书籍。

王腾十岁,启蒙已经完毕,又无钱再继续读书,于是便在家帮父母做活。为人放牧牛羊,略略得以吃口饱饭。

先皇帝大统二年,王腾年十三岁,身高便有七尺,虽然还只是少年,却跟成人身材几乎相近。

王腾本来就很能吃饭,十三岁之时,突然饭量陡增,一餐可吃成人二人之量。其为帮工放牧之家,见王腾如此能吃,怕被吃亏了,便不再雇佣王腾。

王腾饭量惊人,塞上村远近村民闻知,都感到惊奇,便不敢雇用其做活。王腾不得已返回家中,一时无事可做,家贫,父母收入微薄,难以抚养。

其父王定见之,不忍王腾挨饿,便与其母商议道:“我儿王腾善能吃饭,此好事也。”

其母道:“何以见得为好事?王腾一人一顿饭吃得比你我二人都多,如此穷家薄业,怎能供应得上?可是不让其吃饱,恐又误了身体生长。”言罢,心中悲伤,疼爱其子,以手抹泪。

王定道:“你妇人家有何见识?我曾从军,闻知能善饭者,必有千钧之力。我年轻之时,也能吃饭,如不是负伤落下此等病根,现恐怕也是幽州一将军。我儿王腾年少便能有此饭量,正是猛将之材也。”

王腾母亲又说:“那你有何办法,能使王腾吃饱饭?”

王定说:“我王家一族在渔阳这一支,大多都是平民百姓,没几个家业大点的。但是有一人,现在官居上党郡守,若能将我儿托付他处,必然能够有出息。”

王腾母亲听后不禁笑道:“你是头脑犯浑了还是想当官想疯了?人家堂堂太守,朝廷命官,岂能是你我这等草民可以攀附的?”

王定笑道:“你不知此人为谁?此人名叫王扶,是我同族同辈,虽然属于远方亲戚,然年幼之时与我为总角之交,时常一起嬉戏玩耍。后来他父母迁居并州,便不曾再见面。至今算来,已经三十年了。”

王腾母亲笑道:“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更何况你与人家三十年不曾见面?人家今日已经是一郡太守,你不过一介布衣平民,如何能攀上这般交情?”

王定道:“自少年分别之后,也渐渐忘却。然自我从军归来,与你成家之后,有一日忽然听族人说起王扶已经当了县令,后又数年,又听说他已经官升太守,今便在上党郡当太守。我因为内心惭愧,一时也未得同你说起。今日寻思,既然我儿有猛将之材,便可托付王扶使君栽培。”

王腾之母听后不禁也觉有理,于是便与其夫商定,准备托人带口信给上党太守王扶,言及此事,希望王扶太守能够提携栽培王腾。

次日,王定又将此事对王腾说起,道:“为父曾经从军,甚知军中一二。你才十三岁,就能如此饭量,长成后当必然有千钧之力,是猛将之材。可惜你生在平民之家,为父为母养不起你,怕耽误了你前途,所以将你托付给远方叔父王使君大人,望你遵从父母之命。”

王腾流泪道:“孩儿哪里敢嫌弃父母?尽管一切都听从父亲大人便是。”

王腾生来性情朴实敦厚,能够懂得忍让,读了几年书后,愈加宽以待人,行为端良。

于是王定便请咬牙拿出家底银两置酒席请塞上村同族之人吃饭,席间谈及此事。同族之人中有到渔阳、上党等地经商者,名叫王六。说可以将此口信带给王扶。

王定大喜,便付给王六资费盘缠,请村儒写下一封书信,交与王六,待王六再到上党经商之时,便可设法托付人将书信递交王扶。

却说王扶,字子助,祖籍渔阳郡丰乐县,与王定等人是同族,算是远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