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良才又得伯乐识(2/2)

原来顾昭此人,虽然出身儒生,然性喜豪杰,其人又颇有抱负,常言道:“大丈夫当文武兼备,方可治国平天下。如只读书,不修武备,终究儒弱不武,何以能建功立业乎?”顾昭不禁擅长治民,兼而精通武事,善于驾驭下属,其人又威信,清正而又具备胆气。今观王腾人物英伟,自然一见大喜。

顾昭对王腾道:“你乃王使君之侄,吾与王使君也为大汉同僚,便也是吾至侄。此太守府本是王使君府第,今吾上任上党,易手于吾。你本原住在此处,今仍可照旧在府中居住。你之房间什物,皆依旧未动。来此就跟你自个家中一样,休要见外。”

王腾再三不安,对顾昭道:“孺子何敢受太守如此看重,若军中同袍知之,恐有不妥。”

顾昭呵呵大笑道:“观子不当人材威猛,也还是心思慎密之人。无妨,你住在此处,我还要教导于你。”

于是又问王腾:“可读书否?且读何书?”

王腾答道:“略读一些,不曾精熟。读过《左传春秋》,其中道理,尚不能全明白知晓。”

顾昭叹道:“诚如是,孺子可教也。你既然习武,志向当是为将统兵,可曾愿意学习兵法否?”

王腾一听大喜,便回答道:“孺子早有此志向,愿意学习万人敌。只是一时未得其便,叔父前番也曾传授,然叔父自言不通兵法,正欲为孺子寻访名师教授。一时匆促,不曾学习。”

顾昭笑道:“你叔父可谓是当今治世之良臣,然兵法武事,以吾观之,非你叔父之擅长也。今你既然有此志向,吾心甚慰。且随吾学习兵法与驭人之术。吾虽然未曾统兵征战,但甚知兵书,尚能传授教导你也。”

王腾闻言大喜,心下寻思顾昭作为一郡太守,胸中必然有所块垒,今观其言,定然无虚。遂离座向顾昭下拜,行拜师之礼。顾昭受了王腾三拜,遂让其起身,道:“吾愿观世侄身手武艺。可为叔父表演之。”

王腾领诺,顾昭遂令人取来兵器,摆酒至中庭,令王腾于庭前演示武艺,顾昭于桌前坐而观之,左右皆侍立。

王腾遂脱去外罩,紧束腰带,手提丈二银枪,当庭站定,拱手行礼毕,随即舞枪献艺,庭院之中,顿时风生水起。

顾昭举杯而观之,见王腾身手矫健,枪法如神,威猛有力,全然不似花拳绣腿,不禁叹道:“果真万人敌之材也!”左右皆看的入神,就连府中丫鬟侍女等人,也闻声前来观看。

王腾表演枪法完毕,遂又力举庭院中五百斤石墩,连举三次,众皆惊骇。

顾昭便令王腾停止,让其回桌饮酒,对王腾道:“吾年及四旬,华发已生,人生过半,而志愿尚不遂,慨叹岁月无情,人生不待。今观子后辈如此英武神勇,大汉当后继有人也。”于是便下定决心,愿意将平生之学倾囊相授王腾,将其培养成大汉一代名将。

新任上党太守顾昭大为赏识王腾,一见大喜。顾昭与王扶类似,都有士大夫家国情怀,愿意提携后辈,为国家培植人材。

自此王腾又拜顾昭为师,跟随顾昭学习兵法。

顾昭曾熟读兵书,胸中甚有甲兵丘壑,又兼具驭人之术,可谓一时文兼武备之才。顾昭对王腾道:“兵法典籍论述者甚多,然以孙子为宗,欲为将者不可不先学孙子兵法。”于是让王腾先读孙子兵法,不解之处,顾昭亲自为其讲授解惑。

顾昭道:“孙子兵法精髓,在于——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十六字要诀。用兵者如能达此境界,良将之材也。”详细为王腾讲授此十六字涵义。王腾前所未闻,大加惊叹,深为佩服顾昭军事才学。

此后王腾白日里便在官府军中值守,晚间仍回至太守府中居住,跟随顾昭学习兵法。顾昭有时外出巡视郡中诸县,便令王腾跟随。王腾公事之余,每日仍然习武不辍,顾昭亦跟王扶一样严加要求,不许其懈怠。

如此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又半年过去。

冬去春来,又将夏至,此时已经是顺安二年五月夏日。新任冀州牧王扶已经领冀州职务半年,各方面皆大致安定,州中事务也全盘接手,王扶见已经在冀州初步立足,便想起王腾,于是便给顾昭写信,问询王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