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父子相逢寻祖籍(4/5)
清明前夕,甘安布衣麻鞋,来至渔阳丰乐县,甘安嘱咐令狐申,勿要大张旗鼓,惊动地方。但丰乐县令却认识令狐申,见令狐申护送甘安前来,便询问是何人,令狐申无奈,只好以实相告,丰乐县令闻知甘安是朝廷太学博士,又是幽州刺史之子,大为震惊,于是亲自来迎甘安,准备上等酒宴,以县中最好馆舍相接待。
甘安便从车中出来,见丰乐县令施礼问候,委婉拒绝道:“我虽然是幽州刺史之子,然而不可因此而叨扰地方,承蒙贵县盛情,甘安实在不能领受。”
县令愕然道:“虽然如此,酒席却已经准备齐备,馆舍也打扫好了,博士若不接受,便也浪费了。此非为博士为幽州刺史子之子缘故,而是本县相敬博士人品道德也!”
甘安闻知,略作沉吟,便对丰乐县令道:“吾立志以古之圣贤为楷模,淡薄以明志,勤俭以修身,不敢享用奢华。今便领贵县盛情,可将酒席馈赠县中老者,馆舍也一并相馈赠那无钱露宿街头之人。用度资费便由吾付罢了。”于是便令随从左右,取自己身边所带俸银来,欲要交付县令,支付酒席馆舍费用。
县令不禁大为惶恐,只是万万不敢受,甘安道:“吾若不支付费用,必然因吾之故,便又让贵县百姓身上,多出一份赋税来。”
县令惭愧不已,只好求助于令狐申,让其帮忙说情,并说此番费用并不是百姓赋税,而是由自己官俸支付,甘安这才道:“既然如此,吾可不支付,然贵县俸禄也有数,不可因吾来此之故而破费。今便从权,吾与贵县,各处一半银两,以为支付,如何?”
丰乐县令无奈,只好依从了甘安,各自出了一半银两,让丰乐县十余名七十岁以上老者受用了酒席,又让县中无钱露宿街头四五人免费住了上等客舍一夜。甘安之道德行事如此,令丰乐县人民交口称赞,肃然起敬。
丰乐县塞上村,近五十年间倒是出了几个大人物,先有冀州牧王扶,后有太师王腾,以及将军王横等。王扶只是幼年在塞上村度过,村民并无印象,但却是看着纵横长大的,所以纵横声名最为隆重。
纵横领幽州刺史之后,也曾回渔阳塞上村故里一次,宴请乡亲父老,修葺祖坟,纵横父亲王定就葬在塞上村,纵横母亲在丰乐县殁后,伪燕厚葬在丰乐县,纵横回乡,便迁其母坟茔,与王定合葬在塞上村。村中族人,自愿为纵横父母看守坟墓,四时打扫祭奠。
甘安来到塞上村,寻根问祖,一一拜见村中父老乡亲,此时村中与王定一辈的人,在世者仅有二三人,与纵横一辈的人,也只剩下一半,见纵横之子、王定之孙甘安回乡祭祖,皆纷纷前来观看,感慨万千。
甘安从没有在塞上村来过,口音也是冀州常山口音,与渔阳丰乐县不同,村人都觉惊奇,甘安便对父老道:“孺子虽然生在常山,但未尝一日忘记渔阳塞上村是孺子祖籍也。孺子虽然今日居于国都长安,但不敢忘本。”村人愈加敬重。
纵横父母在塞上村昔日旧居,已经废弃,但丰乐县令却将纵横旧居修葺完整保存。甘安在乡亲指引之下,来到祖父母故居之前看视。驻足许久,慨然长叹,不禁落泪,妻子颜氏问道:“夫君为何长叹流泪?”甘安道:“吾见此旧居,乃吾祖父母所居,只是恨我出生至今,未能目睹祖父母一眼,所以心下伤感。”颜氏也陪着丈夫伤感落泪。
清明,甘安来到祖父母坟墓之前祭奠设祀,陈设俎豆、酒觞,仪式皆遵从礼仪制度,与弟妹三人行礼祭拜。甘安再拜而落泪,村民父老见陈设其仪式,大为震动,这才知道甘安果真是圣人弟子,才熟知这许多礼仪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