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术士谋助高句丽(1/2)
术士修鱼子见辽东局势扑朔迷离,有机可乘,可售其说辞,于是前来高句丽国,自称是辽东阴阳大家,曾游历汉天下十三州,深知天下形势,请求见高句丽国主。
高句丽负责接待官吏见修鱼子衣服简陋破旧,面色羸弱,以为其为神志不正常之人,正欲驱逐,修鱼子却大声呼喊道:“大王欲要招纳智谋之士,今智谋之士已至,奈何驱赶乎?”
惊动房内官员,于是官员出而视之,见修鱼子虽然穷困潦倒,着装鄙陋,然却两眼放光,形貌异于常人,言辞不凡,心中惊异,便问以修鱼子天下之事,修鱼子竟然对答如流,回答得头头是道,官员大惊,便请修鱼子在客馆稍待,即报知国主李发。
高句丽国主李发正欲招聘四方智术之士,虽然未曾听说修鱼子之名,但还是命其入宫相见,修鱼子入见李发,便先为李发贺喜,后为李发哀悼。
李发左右见之,勃然变色,呵斥修鱼子无礼,李发斥左右道:“吾正欲招收贤士,你等如此,此非待贤之礼!”便对修鱼子道:“先生先贺后吊,此何意也?本王欲要一听先生高见!”
修鱼子便问李发道:“在下欲要陈述策略,先愿闻大王今年贵庚几何?”
李发回答:“本王今年二十有六。”
修鱼子听罢,便恭贺李发正当妙龄,年轻有为,于是展开如簧之舌,滔滔不绝说李发道:“大王以不到三十之龄,而掌一国之政,正如鹰扬九霄。高句丽国内人民数十万,大王手握精兵五万,除汉之外,势力领衔于辽东诸国,以在下观之,大王以血气之龄,枭雄之姿,足可以称霸领袖辽东,辽东诸国皆为大王藩属,此在下为大王所贺喜也。”
李发听罢,心中甚悦,便点头道:“请先生再言之!本王洗耳恭听。”
修鱼子又道:“大王以实力可领袖辽东,然西边有强汉,势必不会令大王如此。大王欲要称霸辽东诸国,当不免用兵征战之事,诸国不能相敌大王,必然求救于汉,大王虽然强,然不能相敌于汉。故此,大王若行王霸之志,将会为强汉所遏制,那时则又危矣,或当有兵败国灭之虞,大王本人,或也将成为强汉阶下之囚,故此在下为大王吊。”
此言虽然有不逊之意,却正好说中李发心中担忧,于是李发非但不怪罪修鱼子,反而下座,亲手端来坐具,请修鱼子坐下,然后敛容问道:“先生高见,敝王年轻鲁莽之人,不识天下局势,还请先生见教!”
修鱼子谢过李发,遵命坐下再对李发展开说辞道:“在下闻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虎豹虽壮,却不能奈何于昆虫。今强汉虽然地方数万里,甲兵百万,正如猛虎之壮,而辽东诸国,国小兵少,与强汉相比,比如飞虫。强汉虽然兵甲之盛,却利在中土诸夏,辽东之地,非其欲要用兵之所也。虽然有名将王腾驻兵幽州,然辽东诸国之地,多为苦寒偏远,为中原人所不适,汉军若来此争利,便是强弩之末。以此两点,在下以为,汉虽强,却不足为大王惧。”
李发听罢,又点头道:“先生所言有理,且再请言之!”
修鱼子又道:“在下游历中夏,见大汉混一海内,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以示兵戈不用。大王可趁此时之机,再整国内军马。以在下预料,汉此时虽然有精兵猛将能征善战者众多,然皆各自春秋渐高,比如幽州王腾,年已五旬余,并州封驿,也将老矣,在下以为,十年之后,这些大将或将不再,或将老迈不能用,而十年之中,大王可扩兵十万,那时大王才三十六岁,正当盛年,便可以同强汉相抗衡矣!称霸辽东之事,大王便可以施行了。”
李发闻言大悦,然而又问道:“先生所言,令敝王心中如云开月明。但汉地广人众,即便王腾等老迈不能用,却后继并不乏人,敝王纵然拥兵十万,还是不能与强汉抗衡,似此奈何?”
修鱼子便又道:“大王之顾虑虽然不无道理,然以在下观之,即便如此,大王也可以从中取事。汉虽强,然而东西南北四面皆异族,不与汉一心。今汉又息兵掩武,专治民政,十数年后,汉必然富饶,然而甲兵却不振,汉既然富饶,四面异族岂有不垂涎之理?那时候,大王已经称霸辽东,便可联络北胡、西域、南蛮等国兵众,从四面进攻中国,汉虽强,能抵挡四面进攻乎?且那时候大王正当年富力强,而汉朝诸多能征善战之将都已经无存,无人可以相敌大王,大王便可从中取事得利也。所以以在下观之,大王若以此策行事,非但不会事败,还能称霸辽东、甚至进而夺取汉幽州等地而让汉进贡也。”
李发听罢,不禁心下狂喜,为修鱼子说辞所说动,遂起立道:“先生之言,高瞻远瞩,正合本王心中之意!本王不甘于长久居于汉之下,欲要与汉相争。本王欲行王霸之业,非先生相助不可。”便用修鱼子为幕宾,厚加相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