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潜龙婉言止封禅(1/1)
孝正皇帝即位之时,天下大至已经安定,但边疆局部因为前朝遗留原因,还时有叛乱发生。
靖治元年,徐州乱定,夷州收复。靖治三年,交州刺史楚月剿贼于朱崖,朱崖洲遂收复。
靖治四年平定西南夷,用兵最多,此番出征用兵近乎十万之众,历时近一年。
西南夷平定之后,大汉兵威强盛,四夷闻知,皆纷纷遣使至长安,遵大汉为天朝,愿与大汉和平相处,罢兵戈,通商贸。
靖治五年春,诸侯来朝,除开边疆数州之外,按照惯例,地方刺史州牧者也入长安朝觐。
于是宗室诸王、地方州牧刺史皆云集长安,宗室诸王见四夷来朝,便有自矜之意,欲要奏请孝正皇帝行封禅之事。
汉宗室齐王、赵王、吴王、楚王等前番反叛,皆被除国,但淮南王、中山王、胶东王等王并没有废,华武帝以为宗室兄弟缘故,仍旧复其王号。只是位虽尊却无实权,更无兵马,国中也只有数县数城,百余护卫而已。这几王,都是华武帝同辈兄弟,孝正皇帝之叔父。
其中淮南王与扬州车氏、诸葛氏联姻,关系密切,淮南王之女,为诸葛笑峰之妻,诸葛笑峰殁后,由其子诸葛围袭其父爵位,甚受朝廷恩宠,地位尊贵。
扬州刺史车安,其女车嫣为皇后,不仅是国丈,又是封疆大吏,地位在朝廷十分尊贵,自潜龙丞相以下都相敬让之。
汉末帝二子,以及华武帝庶子两人,都是孝正皇帝兄弟,孝正皇帝即位之后,也封四人为王,恩典隆厚,只是不给实权。
宗室诸王,以及先皇帝时候旧臣还在世者数人,在华武帝时候都有此番心思,只是华武帝在位四年就驾崩了,一时不得其便。今见四夷来朝,汉朝有好似十分强盛了,便欲要请天子封禅泰山。只是都不敢来请奏潜龙丞相,寻思国丈车安地位尊崇,潜龙丞相都相敬让,于是便来拜见车安,并请车安出面,奏请天子行封禅之事。
车安也觉汉朝灭伪燕、复辽东,收夷州,定朱崖,平西南,功业一时无两,堪比武帝之时,此时行封禅之事,正所适宜也。而奏请天子封禅,自然也是一时盛事,恩泽自身,当载于汗青,流芳后世千古。
车安见宗室诸王等来相请,便一口应承道:“此事都包在老夫身上!待明日见天子,老夫当力奏之!”
次日早朝,天子令宗室群臣入内朝见,礼毕,商议例行事务完毕,已经快正午时分,天子正准备赐群臣午膳,车安便趁此时机会出班入奏道:“陛下赐臣等珍馐,臣等却无以回报陛下。今臣有一奏,陛下若从之,臣等才敢受用陛下所赐珍馐。”
天子诧异问道:“国丈有何奏闻呢?”
车安奏道:“臣等奏闻,陛下需得答应,臣才敢奏之。”
天子愈发诧异道:“国丈向来干脆,今如何迟疑?且奏来,如果能行,朕绝无不从之理。”
群臣也不知车安欲要奏何事,一时间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车安便奏道:“自先帝力挽狂澜,再造大汉以来,四海为一,承天应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先帝英明神武,仁德昭昭,功业远超五伯,当与秦皇汉武并肩。秦皇、汉武皆行封禅之典,先帝自也当行之。只是天不假年,先帝尚未行此事便驾崩。今陛下即位,又收夷州,定朱崖,平西南,大汉天威仁德之盛,已经扬于天下,布于四海。今番四夷来朝,正是展现泱泱大汉天威恩德之时,臣等奏请陛下,请行封禅之典,以记功德于史册。”
车安奏罢,伏地叩首,宗室诸王、旧臣约十余人一齐出班,随车安伏地,齐奏道:“臣等心意,正与国丈相同,先帝未能封禅,今特请陛下代望行之,以补先帝遗憾。”
孝正皇帝素来推崇文治,以汉文帝、汉景帝等为楷模,并不好大喜功,今番见车安与宗室等居然请奏封禅,连忙起身拒绝道:“封禅之事,非同寻常。先帝英明神武,一统海内,光照日月,犹没有提封禅之事,朕不过先帝一儒弱之子,得以承继天下,赖众卿等辅佐,才得以安享太平。今卿等欲让朕行秦皇汉武封禅之事,此万万不可效仿,朕德才薄弱,若行此事,恐获罪于天。”
潜龙丞相、御史大夫刘察、司徒文雄等重臣闻知车安欲要奏请天子行封禅之事,甚感意外。车安等不向丞相征求意见,就贸然启奏天子,此事看来不太简单,车安地位尊崇,又是皇后生父,当下潜龙丞相等也不便发言,便听车安继续有何说。
车安又奏道:“陛下封禅,正是宣示大汉威德,先帝本可封禅,但一时未能成,先帝便撒手西去。今陛下封禅,乃是为完成先帝夙愿也。臣闻知,去岁至今年,屡次天降祥瑞,黄龙出现,禾生双穗。陛下可问太史令,今上天垂象,正是要令陛下封禅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