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开学第一课(二)(1/5)
“三十五亿年前,地星上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演化出了形态各异的生物,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一直认为,数量庞大的生物群是由所谓的‘神’创造,这就是所谓的‘神造论’。直到数百年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概念,他认为生物在进行两性繁殖时所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存在细微的差异,而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异,导致它们之中,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更容易死掉。。。于是在大自然所创造的条件下,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得以繁衍,并且把优异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这,就是自然选择。”
“而达尔文在提出自然选择的同时,他也提出了另一个概念,非自然选择。”
袁教授接着点了点黑板,图像的内容便从猿人变成了一群鸟雀:“这里有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种鸟叫做崖燕,顾名思义,它们喜欢在悬崖这样的地形上筑巢,所以人类所建造的桥梁偶尔也会成为它们的筑巢地。”
“而在不列颠区的一处高速公路桥附近,就有这样一群崖燕,因为它们选择了这个地点的缘故,每年都会有部分崖燕死于经过的卡车,因为它们数量众多,经常来不及避闪飞驰而来的重型货车。”
“而在最近的三十年里,有研究者发现,这群生活在公路桥附近的崖燕,它们的翅膀正变得越来越短。。。结合我刚才所说,在座有人能猜到是为什么吗?”
袁教授话语刚落,就有一个人举手:“因为需要适应环境。”
袁老笑道:“没错,因为翅膀比较长的崖燕相对于翅膀较短的崖燕,更容易因为来不及闪躲而死去,它们的长翼本来是为它们提供更强的飞行能力而存在,但在这种环境下却成为了致命的缺陷。长此以往,那些基因中带有更多的长翅基因的崖燕便渐渐减少,留下来大都是带有短翅基因的崖燕。发现了吗?这些崖燕是被人类所制造出来的环境而改变的,无论是高速公路桥还是重型卡车,都是人类世界的产物,起初人类是按照自己意愿来改造动植物使其进化,所以非自然选择也被称为‘人工选择’。”
而后袁教授话锋一转:“但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非自然选择,它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这种本质,便是达尔文提出的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这是一个法则,正是因为这种法则的作用,使得生物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从而繁衍生存下去,而其中这个过程就叫做进化。”
“现在,让我们回归主题,几十万年前,有一个物种以一种异样的态势得到了进化,以至于其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地星。不错,说到这里,你们也该猜到了,这个物种就是我们的祖先,智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