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121 章(3/4)

道琴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渐渐大了,他们家都仨孩子了,总得有个正经先生教他们念书罢?道琴倒是亲自带着儿女启蒙,可她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忙,全天的教导孩子那不可能。

当初是这么说起来的,但那时另有原因,怎么也不能让顾梁汾这样名望地位的才子给他们家小孩子做师傅,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估计这两年都没什么事儿,我能常在家里,我先带着孩子们。师傅的事儿,我再想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搁胤禔这里,他还担心将来儿子不能承继丕绪。他烦恼的坐在书房,他对苏日格态度轻松,女儿长的就很好啊。

可他对儿子虽然一样爱护,却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强烈的恐惧,担心儿子们没法按照他的想法成为合适的继承人。如果强拗,说不定孩子会扭曲走形,变得更让人失望。

在有了两个儿子之后,直郡王做父亲那种单纯的喜悦终于变成了一种烦恼,而这种烦恼将要长久的伴随他。

比起康熙,胤禔当然更乐意和大表哥谈一点非常私人的心里话,就在他想要去泗水亭找人倾诉一下的时候,离京近两载的沈瞭终于回京了。

沈瞭同过去很不一样,虽然他比之同龄人原本就老成,但过去总有沈宛帮他打点一切,保护这个弟弟。如今孤身出门,平安归来的沈瞭俨然一身圆融之气,举手投足都充斥着历练有成的味道。

“江南如今倒也不是表面太平。我这次回去还见到了朱先生,不巧也见到了曹银台。”沈瞭对胤禔道:“朱先生闭门著书,偶尔讲学,听几位世叔世伯提到,仿佛竹垞先生很是热衷鼓励江南士子为朝廷效力。”

“曹银台怎么说?”胤禔问道。

沈瞭摇摇头:“只是一面而已,只能看出来曹银台很关注他们那些人,经常在一起宴饮。”

俩个人默契的忽略掉了曹寅的目的,干脆的聊起了别的话题,在场的还有容若、顾贞观二人,冷场是不会冷场的。

直郡王坐在一旁看着几个人说话,忽然道:“中正错过了这次会试,只能等后年考试了,有什么打算吗?是继续读书还是……”

闻弦歌而知雅意,直郡王这是有什么安排,沈瞭笑道:“并无特殊安排,郡王有什么吩咐么?”

“呃,”胤禔顿了一下:“我想若是中正没有别的打算,不妨为我家那两个小的开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