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第 212 章(2/5)

这个问题的实质,无非是哪个人上位,他们家能够保全。胤礽叹口气:“这还用问么,自然是你们王伯最合适。老八跳吧,跳的越高,死的越难看。”

“八叔踩着您往上爬……但为什么他没有出手对付大伯?”得寿在毓庆宫卧病这段时间,将这件事里里外外想了一遍,可就是想不明白这件事,“按理说,八叔应该马上对大伯下手,可他居然没半点动静,好像那不是他的对手似的。”

弘晰惊恐道:“阿玛,难道八叔是大伯的马前卒!”这实在是合情合理的猜测,但胤礽、得寿父子却一起摇头。

“老八主意大,若他是直王马前卒,为什么在直郡王之后,景熙才出来告发。”胤礽这段时间也没少琢磨,死也不能做个糊涂鬼,他如此想到。

“那就是大伯和八叔达成了什么默契?”得寿皱眉猜测道。

胤礽还是摇头,他不觉得老大和老八能搅合到一起去,老八幼年养在延禧宫膝下,也没见老大对他格外亲热。胤礽倒是觉着,说不定老大想了个什么法子,稳住了老八……

“八福晋寿日,过去的都有谁,庆德提了没有?”

得寿就道:“庆德舅舅只说阿灵阿的儿子阿尔松阿、还有安王府一帮人……哦,还有工部尚书王鸿绪,听说与八叔的那个侍读学士何焯关系很好。”

“哈哈哈。”胤礽好像听了什么笑话似的,哈哈大笑,“胤禔啊……真是,老八哈哈哈。”他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也不让得寿问更多,只告诉他,“你带着弘晰回去罢,告诉你额娘,万事勿需担忧,事已至此、不会更坏了。”

等孩子们都走了,胤礽独自坐在帐篷里,脸上的笑容大的遮不住:胤禩这个蠢货!

王鸿绪是什么人?

王鸿绪是华亭人,康熙十二年的榜眼。他的交际圈是万斯同、尤侗、顾贞观、吴兆骞、高士奇……康熙二十年前后,王鸿绪奉旨参与修明史,当时的总裁官就是直郡王的亲舅舅明珠!

在翰林侍读、明史编撰的位置上,王鸿绪被提携着先后做了翰林学士、会试总裁和左都御史。

明党在康熙二十八年倒台以前,王鸿绪曾是自怡园的常客,与揆叙、揆方兄弟诗文唱和。而康熙二十八年,因为明党一案,郭琇弹劾高士奇的时候,将王鸿绪也带上了,他不得已才辞官归乡,直到康熙三十三年又一次回到京城。

这样一个人,会因为何焯就倾向老八,还成了座上宾?那自己詹事府还有汪士鋐,当初刑部尚书王渔洋同自己也曾诗文相和,同属江南名士,怎么没见王鸿绪往毓庆宫常来常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