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 236 章(3/5)

胤禔颔首允许,这也是应有之意,但人来了,如果真的是那位被借名多年的朱三太子,自己该怎么办?如果真的抓到了,那就是自己登基以来的头一件大事。

还有三织造,胤禔打量着曹寅,和远处一直往这边看的李、孙二人,他们要不要换、什么时候换。再往外扩展,各地督抚、驻守将军……

胤禔揉揉脖子,这些天守在这,他整个人都僵硬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不能急,急则易出错。但不管怎么安慰自己,事到临头,他多少有些茫然。

直到这一刻,他才有了实感,自己已经做皇帝了……就是那个富有四海、统御九州,工作难度说高也高、说低也低的皇帝。

二十七天眨眼而过,而大学士们和礼部、翰林院也终于送来了诸多年号,以备嗣皇帝挑选。

当决定年号的时候,通常是朝中那些博学多才的学士们凑在一起,从四书五经、尚书左传,乃至于前三史中选择合宜的字眼,精挑拼凑最后提供给嗣皇帝。

“臣等自尚书、易经,左传等典籍中,选出诸多年号,请皇上圣裁。”

大学士张玉书带着一帮同僚跪在胤禔面前,递上了一本年号,包括其中的简介,包含什么寓意。

“文初、安久、咸宁、元起、承和、乾嘉、建兴、普昌。”还真都是好字眼,包含着期盼长治久安、文治武功、繁荣昌盛的心情。

有些是用过的,有些没有,胤禔看着年号,大臣们垂着头等待嗣皇帝的最终决定。

“元起,这个是怎么取的?”胤禔问道:“这样的年号很少见。”

张玉书就道:“臣等选自公羊传‘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且元起于贞,贞下盖有元继焉。动生于静,静中盖有动存焉。贞而元,静而动,终而复始,则生生之道不穷。李光地易学精研颇深,他认为起有兴之意,正合皇上承继祖业,将我朝推入太平盛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