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具人师妹真香(4/5)
李素:“你就说你还想不想参与写《蔡李公问对》吧。”
蔡琰终于服软,不敢再吐槽:“想……”
李素:“想就别废话了,你就先照着今天这样,好好找找你觉得有漏洞、要问我的问题,我一一回答,你好好整理!到时候,至少这份《问对》可以署你的名字,算是我答你记录,行了吧。”
《论语》里面很多回答也是孔夫子说的,但《论语》本身不是孔子写的,是问孔子问题的那些弟子写的。
现在能抓到一个师妹当廉价劳动力,非要辑录编撰辩论言辞,那就不用白不用呗。
……
从那天起,蔡琰就不知不觉当起了廉价劳动力。
她在一次次折腾、不服、刁难之后,终于发现自己还是挑不出什么刺,没法驳倒李素的《殿兴有福论》。
就像一个刚刚读初中的学霸女生,叛逆期发作,总想找自己语文老师的茬儿。
无论老师教了什么一般性的知识点,她不找几个反面特例就浑身难受。而一旦自以为找到特例了,就欣喜若狂、去找老师答疑显摆,暗暗期待老师编不圆。
但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在一次次的主动进攻中,帮李素把一个个概念定义得更加精准,把其他才疏学浅者可能遇到的误解都压力测试排查了出来。
一个月的着书立说时光过得很快。
李素每天上午跟蔡邕讨论如何写正经,
下午接受蔡琰的提问、由蔡琰记录辨析注释的内容。
蔡琰也还算知恩图报,知道跟着李素做学问,也能捞到自己的着述,对李素非常礼貌,完全形成了对师兄应有的尊重。
每次李素想得神思疲乏了,蔡琰都会亲手帮李素温酒喝提提神、弹弹琴催催眠,以便让李素恢复精力后,再重新拉着李素做学问、把他的精力再次榨干。
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在问对的过程中,李素也琢磨明白了一些意外收获:这种事儿,实在是太适合由蔡琰来做了,换个人恐怕还扮演不好这个提问者的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