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郫县种田(2/5)
关羽远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走的时候江州都才刚拿下呢,被李素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
运输困难,那就不要把一切都运去前线,而是时间换空间、平时换战时。
李素这是典型的“期货套利”思维,只不过这年头没期货的概念罢了。
但别说,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也是这么想的。诸葛亮算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内政大才,他会没想明白后勤上的时间换空间套利?
先南征孟获、平定南中,为蜀军的山地战练兵,而且多征募南中和巴西的蛮族组建精锐的无当飞军,这都是寓练兵精兵于平时。而且平南中吃的是成都平原出产的粮食,绝对不动用汉中盆地一颗粮食,让汉中常年种田,全部攒到最后北伐那一刻才动用。
李素刚来蜀郡的时候,还没想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亲自掌管了几个月的内政、见识了那么多东西,他也回过味儿来了,当然要把诸葛亮用过的套路搬过来用用。
当然具体事务他还是让其他幕僚做的。
关羽便顺势追问:“既如此,敢不从命。大哥,不知这几年,要精炼多少兵马?”
刘备想了想:“成都周边,民风并不彪悍,扩军也难有骁勇兵源。所以汉兵多应从犍为、巴郡抽调,尤其是从曾经在刘焉时被征发为兵的本地人中抽取。我们入川时有将近三万兵马,经过三年损耗,可战老兵剩余不过两万,再扩充三万益州本地汉人兵马,凑齐五万。
另外,刘焉麾下那些骁勇的雍凉籍贯东州兵、青羌兵,也有一两万可以重新征发训练,另外,再从板楯蛮和未来的南中蛮部凑三万人。如此,共计汉蛮精兵十万,务必要达到以一敌三的精锐程度和器械武备,才能在主动翻山进攻董贼的二十万西凉军的情况下有较大胜算。还有,最近发现高顺颇擅用兵,这两年他也不必出战了,让他陪你一起练兵。”
刘备说完后,李素跟着说:“练兵驻地,倒也不必在成都,一来成都富庶繁华,容易让士卒分心。二来兵源多是来自巴郡和南中,练兵地适当靠近兵源地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