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让蜀郡百姓也赚几个亿(3/4)
诸葛亮算数比哥哥好,他也不由顺着李素的思路往下探讨:“水利工程回本太慢了,秦国当年修都江堰,花了两代人才回本、后续才是净赚,四五十年后让秦的国力足以统一六国。
郑国渠,那也是韩国人一开始的阴谋,派郑国去秦国修水利“敝其国力”,让秦国人一代人之内没有国力灭韩,而且郑国渠也确实做到了,让韩二十年后才亡。征西将军最多五年就要北伐,这些还是等天下太平再来做吧。”
李素闻言,对诸葛亮投去微微赞许的鼓励。
如果是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这个三国乱世要在蜀中种田苟上三十年以上再北伐,那李素会考虑狂修水利、祭出地图编辑器的。但现在只是为了北伐准备的“五年计划”,这些只能靠边站。
最多稍微搞一点特别迫切的、可以同时利用水能、还能改善航运、灌溉条件,三方面都有收益的,那回本周期可能缩短到十年以内。如果不是上述三方都有重大利益,就别想了。
琢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也用切磋探讨的语气提醒诸葛亮,算是言传身教:“阿亮,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对水能、灌溉、航运三全其美的水利设施整改,还是可以稍微弄一下的。我看了蜀郡境内,以及与犍为接壤的几个县,南安(乐山)就有必要整治一下。
南安是岷江与沫水(大渡河)交汇之处,如今因沫水汇入过于湍急,船不能行,船到此处都要人力卸货、陆运十几里,到下游再重新换船装船,这个耗费太大了。未来成都周边物产更为丰富,顺岷江外运的物资都要经过南安。
如果再修一个比都江堰规模略小数倍的水利、拦水控水,把妨害航运的湍流改造成可控的水能,如此三方获益,最多七八年也就回本了。到时候,我估计那边能承载相当于都江堰这边三成的水能作坊。”
李素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后世造乐山大佛、需要整治航运的店。之前赵云从南侧迂回攻击蜀郡,在南安可是没少被那边的航运条件恶劣给恶心到,所以跟李素提了好多次,连李素都记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地图:“可南安在犍为郡啊,都深入犍为一百多里了,您可是蜀郡太守。”
诸葛瑾一开始插不上话,听了弟弟这么“正直不知变通”的反驳,才不由笑道:“对伯雅兄而言,官职重要么?只要他想管,征西将军哪儿都会让他管的,巴不得他多做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