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九月惩处名单(3/5)

赵敏只是好心提醒地确认:“哦?今年可是实行了新法了,您说的‘全部缴纳粮食’,可是说除了田租本来就该交粮外,还要连带着用粮食充抵价值一石米的户调和价值三石米的庸役?那可就是族中每有一个人口,要缴六石米了,族里今年的存粮还够吃么?”

陈流微不可查地狞笑,然后诚恳地说不必担心。赵敏也就按着收税了。

看着粮船一条条被搬空、运进官府的常平仓,税务账目也都登记好了,陈流心中暗暗得计:呵呵,大户土豪人家的私仓里,谁家没个能吃好多年的粮食积蓄?就算把今年的收获全部交了,陈氏家族也够吃。

鲁肃那种人,当年当乡间土地主的时候,家里都有“存粮数囷,每囷三千石”呢。

何况,他今天拉来缴税的粮食,本来就是自家仓库里往年囤积的陈粮,就当清出一下滞压库存了。

而官府的常平仓储能是有限的,只要联合起来的土豪大户一下子把往年私仓里的存粮都放出来,把官府的常平仓挤爆,后面普通穷百姓再来缴税的时候,想缴粮食都缴不进去了,只能卖了粮食换成钱和锦,走租庸调法的“调”。

因为“租”的配额是会被占满的,而“调”配额占不满。锦和钱体积小得多,也不会**变质,存储条件要求低,不管收多少锦和铜钱,都不存在官府仓库塞爆仓的问题。

《史记.平准书》记载文景之治最后的繁荣景象,也只敢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可见钱再多,只有“贯”的绳子会烂断,导致一贯贯的钱散落,不存在钱多到放不下。粮食多了才会陈陈相因到腐烂。

汉朝士大夫没多少别的书可以读,但多半能知道点史记典故,太史公都教过怎么挤兑朝廷的“平准恶法”了,有心之人怎能不利用呢?

司马迁当年怎么谴责桑弘羊,今天的奸商就可以学习怎么对付李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