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4/4)

就像是殿试一般。

以封庭对余柏林了解,余柏林要跻身十人之中,易如反掌。待他选择时,直接定下余柏林就成。

因此,当他听到呈上来的文章只有一篇时,颇有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错愕感。

一般封庭定下十篇,内阁不会擅自做决定删减。但此次几位内阁阁老一致认为这篇文超出其余文章远矣,根本不需要比,封庭就好奇了。

“既然诸位阁老如此说,那朕看看,这文是不是真如此。”封庭道。

洪敏之道:“不需拿其他人文章作比较,陛下一读,就知道这文和其他文的差距。”

封庭心中好奇更重了。他手中文章,已经是中书誊抄之后的了,也没有署名。但他一读,就知道是余柏林的文章。

封庭和封蔚两兄弟背着余柏林偷偷作弊,封蔚早背下了余柏林文章首句告诉封庭,封庭一见便知。

因此当封庭读到文章首句时,表情颇有些复杂。

每次他想帮余柏林做个弊,余柏林都能凭自己能力脱颖而出,完全用不着他。作为皇帝陛下,他有些小情绪。

封庭已经把余柏林当自家人,那“贤弟”可不是叫着好听的。作为大哥,封庭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余柏林太能干了,总是让他后招无法发挥。

不过,见余柏林的才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封庭心中还是很骄傲的。

封庭之前只知道余柏林文章首句,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他终于明白几位阁老感受。

这篇文已经脱离了祭天祷文的范畴,而是一篇有思想有内涵的绝世美文。

但从立意上讲,这篇文就已经和其他文章不是一个层次了。

普通祭天祷文,是皇帝自陈德政,言百姓凄苦,求苍天垂怜。此文也是这几部分内容,却倒了顺序。

此文先是求上天垂怜,然后笔锋一转,引《荀子·天论》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道的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贤明的君主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残暴的君主桀而灭亡。用让它繁荣的方式治理它,就能得到吉祥;用导致混乱的方式对待它,就遭到凶灾。

上天总是不会如人们的想象一般只给人们好的一方面。它总是会时不时的降下灾祸,就像是大禹时候的水灾一样。

不同的是,同样的灾难,遇到圣明的君主,就会逢凶化吉;遇到昏庸的君主,就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