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5)

“你能知道揠苗助长就是已经懂了不少了,可以开始学习了。有什么不对呢?嫣儿不喜欢读书么?”父亲大人如是回答。

“儿是喜欢读书,可兄长延师是在五岁的,不是么?”

“呵呵,嫣儿早慧,早些进学也是应该的。当勤勉用功光大门楣啊。”父亲大人为什么你的神色不像是那么高兴?

光大门楣,对嫡子讲更合适一些吧?

嫡子啊……难道长兄大人……咬咬嘴唇,好像没有长兄大人的什么记载,弓高侯也不见于后代的记述,就好像祖父大人只有韩嫣、韩说两个孙子似的,就这两个孙子还都给刘武帝给吃干抹净了。韩说封侯还好一点,韩嫣是直接不名誉地挂掉了。貌似长兄大人真的可能没后代……这就难怪大人们着急了,绝嗣,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而现在据说会是自己弟弟的韩说连个影子都没有,韩嫣开始相信他们是要把自己当继承人培养而不是当家贼提防,也不是把自己捧得高高的,当长兄大人的靶子磨砺他、代他挡灾挡难。

―――――――――――――――――――――――――――――――————————

晨起,穿上准备好的礼服,随父亲去拜师。这位老师名头不太大——教个两岁的孩子,想要当时名师垂青,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位名师是你家亲戚,哪个大学教授没事去教个托儿所呢?你家是侯府也不行啊,文人还是有风骨的,不是皇家,很难做到如此浪费教育资源的。就这位名头不大的老师,还是在考较过韩嫣真的识了千把字才答应的——可来头不小,他是申公的弟子。

申公的主打课程是《诗》,学生数百,其中多有gāo • guān。这位周公就是申公的学生之一,咳,他姓周,尊称公,跟周武王的弟弟那个姓姬名旦的周公不是一个人。学问也还过得去,至少教三、四岁宝宝读《诗经》还是可以的。况且,他老人家也不是光会教《诗经》。

按着规定的步骤,先要奉上拜师的礼物、交学费——一般称作“束脩”交的是干r_ou_,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呐,当然侯府的学费更贵重些多了些帛之类的东西。然后才是行礼,最后周公点头,韩嫣就算是他的弟子了。

从此以后,韩嫣就归他管了,至少韩嫣的《诗经》是归他管了。

每天早起,请安完毕,自己温习功课,朝食过后跟周公学《诗》。一般学到午时,他便要回他的住所去,接着教其他的学生。周公除韩嫣之外还有几个学生,都在五、六岁的样子,多是长安小官家的孩子,年纪比韩嫣大不少,跟韩嫣玩不到一起,侯府交的学费又高,所以周公安排韩嫣单独授课——他来侯府授课。下午的时间是自己的,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息来,只是父亲大人常常在下午过来督促一下功课。没有事情打扰的时候,基本上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无新意。

―――――――――――――――――――――――――――――――————————

虽然之前母亲已经讲过不少,到周公这里,他还是从头再给韩嫣讲一遍。第一篇就是鼎鼎有名的《关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