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2)

―――――――――――――――――――――――――――――——————————

看来今天长信宫的主要话题是胶东王刘彘的伴读问题,现在胶东王也见了,伴读也见了,连伴读他爷爷都见了,剩下的就是后宫女人的八卦时间了。于是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撤了,已经开始读书的太子殿下也撤了,胶东王和堂邑侯家的小姐已经满屋子地乱跑了。此情此景,祖父大人要是再不知道告退,也就枉称老狐狸了——除非他有什么悄悄话要对皇帝的老娘、老姐、老婆们说。

“如此,臣携孙告退。回家准备明日所需。”要走了,韩嫣真是太高兴了。还是慢吞吞地爬起来,腿坐麻了,挪挪挪,挪到祖父身旁,一同行礼告退。

――――――――――――――――――――――――――――――—————————

回去的路上,被祖父大人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到了侯府,在兄长大人的眼刀、嫡母大人的y-in沉、母亲的担忧中,被祖父大人单拎进了正房,关上门便是一通教训。

训词太长,大意如下:今天行事太鲁莽,真是不知好歹,敢跟太后拧着干。跟着胶东王混,前途大大的有,以后要小心伺候,不得跟顶头上司拧着干,不得偷懒,离太子远点儿,与长公主、堂邑侯家的小姐保持良好关系,balabala~虽然被这样训很不高兴,韩嫣仍然佩服老狐狸的政治嗅觉,在长信宫短短一个上午的闲话家常中就改变了主意。明明之前不是这样说的,祖父大人一开始对入选胶东王侍读的事可不怎么上心,现在改口,八成是已经察觉到什么了。

恭敬地应下来,顺便检讨自己的莽撞,保证小心行事,不捅漏子。这才被放回自己的住处。

母亲看到韩嫣上的伤很是心疼,连景帝的赏赐都没让她高兴。只张罗着包扎,又给韩嫣收拾晚饭。几口热汤下肚,这才缓过气儿来。看着给自己揉腿的母亲,心里酸酸的,在这府里,不带杂质对自己好的人,大概就只有她了。心里暗暗决定,要努力让她过上好日子,至少,不要再每天到别人那里立规矩。

第9章伴读(上)

汉宫皇子的功课自朝食后开始,伴读们为配合皇子的时间,要在朝食的时候入宫,等候皇子。为此,韩嫣的作息时间也要随之调整。早上照旧要早起,请安过后,听祖父大人的庭训,无非在宫中当谨言慎行之类。然后跑两圈,锻炼一会儿身体,韩嫣可不想下次因为走路的关系累死在汉宫里。接下来就是早饭,大概在辰时初刻的样子。早饭完了再自己看一会儿书,准备一下功课。辰时三刻,动身,刚好在朝食结束前到达学舍,开始一天的学习,直到哺食放学归家。这样早饭在早上7点,晚饭在下午5点以后,间隔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母亲很心疼,还特地准备了一小盒子点心让韩嫣带着中午垫饥。到了汉朝以后,终于有机会恢复一日三餐了,有点自讨苦吃,可是韩嫣挺乐意。

汉宫门外,出示了昨天领到的令符,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太子宫。整个学舍空荡荡的,猫也没一只,只有韩嫣一个傻站着,坐也不敢坐。等了好一会儿,长公主子陈蟜、窦婴族侄窦安民到了,他们是太子刘荣的伴读。

漂亮的小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于是,这两个无聊的人开始逗韩嫣说话。

“你就是韩嫣啊?”这位长公主的儿子长相并不差,只有一点,人说男生像母,他长得并不很像长公主,反而是阿娇更像母亲也更受宠些。

“是的。”抬头看着他,真累,没事长这么高做什么?嘟嘟嘴垂下头。

“你长得真是漂亮啊,没想到妹妹说的是真的。你别怕呀,太子人挺好的,不爱发脾气。”这人可真热情,我又没怕你,只是抬着看着你太费劲。

“好啦,你别逗人家孩子了。”窦安民说了句公道话,“听说你因为想娘不愿意住到宫里?你是男孩子哎,怎么这么没志气啊?”收回前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人家才四岁,不想娘才是不正常。

继续低头装死,不理这两个标准纨绔,窦氏、陈氏,可不是现在纨绔子弟的代表么?

“还让我别逗,你自己不也逗他么?”

“我哪里逗他啦,我是在教他男孩子要有志气。”

……

……

直到太子刘荣、胶东王刘彘到场,才打断了这两人没营养的争执。行礼之后,自动到刘彘旁边站好,这点觉悟韩嫣还是有的。

在刘彘旁边的座位坐下,才发现太子宫的学舍空得可怜。整间屋子只有五个学生。不由得心里开始打算盘。景帝共十四子,刘荣最长,刘彘排行第十。

景帝前元二年把栗姬生的刘德、刘阏(于),程姬生的刘余、刘非,贾姬生的刘彭祖,唐姬生的刘发,前元三年又把程姬的儿子刘端、贾姬的儿子刘胜封了王。刘彘的姨母王夫人生的两个小儿子越、寄还在襁褓之中。这位生了四子的夫人,到现在还有两个儿子没生出来呢。

封王者九人,却只有刘彘被留在了宫里接受教育。

没给大家互相聊天的时间,脚步声传来,在殿外停住,脱鞋、正衣冠,小太监开始报名字:“魏其侯、太子太傅窦婴到~”老师来了。

太子见到老师,虽没有外头学生见老师时的恭敬如父,也得行个揖手礼,太傅回个半礼,这太傅大概是所有臣子中唯一一个不用向皇子行大礼的人了。趁行完礼的功夫抬头打量一下窦婴,也就是个标准的汉代贵族男子,40左右的样子,细眼长眉、颔下留须,深色曲裾深衣,着冠,拿着竹简的手很有力。

这位就是被景帝评为“魏其沾沾自喜”的人了,最后被田蚡、王太后联手坑了一大把死状凄惨。当年看百家讲坛,讲窦婴之死,前因后果还大概记得一些,只是史书原文就只记得“魏其沾沾自喜”这几个字。景帝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位据说能文能武的儒将,显然书生气十足,景帝还是留了口德的,照韩嫣看来,还得在“沾沾自喜”之后加上“迂腐寒酸”四字,说是方正严肃,其实呆头呆脑,自傲清高,读儒家读了一脑子的纲常伦理,这年头还没八股文呢,就把他先给读傻了。他不是智商低,是情商不高。

虽然政治上窦婴是个傻子,可他学问还是能看的。他先是询问了太子刘荣的功课进度,然后是检查两个太子伴读的学习情况,布置他们一段《左传》的功课先预习。然后来摸摸刘彘和韩嫣的底,看看两个新来的学生都是什么水平,然后给新生讲讲他上课的计划和规矩。

这时韩嫣才知道为什么之前景帝和窦太后他们没一个问自己学习进度了:进了这里,从头学起,你之前学啥都没用,都得按照宫里的规矩重来。这里主要的学生是皇子,皇子现在开蒙,是从最基础的讲起,哪怕刘彘在此之前已经被母亲、姐姐、舅舅们教了不少东西,还是要从头开始系统地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伴读就是之前一个字不识,只要不是笨得人神共愤,经过认真学习也是可以的。况且,伴读伴读,你就是个伴,要学得那么好做什么?学问好的都当老师去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