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 35 章(2/5)

极力反对迁都的大皇子一党,被太皇太后以雷霆手段打击的喘不过气来。大皇子党名义上的首领大皇子被囚禁于宫中,无诏不得出入,其母林贵妃受到牵连,被贬为贵嫔。

还有借大皇子之名反对迁都的几个大臣,囚的囚,贬的贬,在杀了一个闹事最为激烈的鲜卑老臣后,再也没有人敢触碰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逆鳞。

就这样,大辽迁都洛阳的日子,定在了明年开春。

不过最让谢葭和谢瑶母子几个欣喜的,还并不是迁都这件事,而是在迁都的日子定下来后没多久,朝廷就又下了一道旨意下来——陈郡郡守谢葭,赈灾有功,德才兼备,封为京兆尹,即日上任,配合迁都事宜。

谢葭大喜过望,原本不能进京的郁气一扫而光!没想到他留在洛阳,反倒得到了这么好的机会,真是柳暗花明,喜出望外。

喜悦之下,谢葭好像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一般。他再次住进了官衙里,整日为着迁都的事情跑前跑后,以至于府里的女眷们好些日子都见不着他。只有常氏每十日会去一次官衙,帮谢葭带来换洗衣服。

如此这般忙碌了一个冬天,在谢瑶等人的期盼中,新年,终于到了。

不怪乎他们全家人都这样看重迁都一事,就连心不甘情不愿地留在洛阳、想回平城去的元氏母女都不例外,实在是京兆尹一职的意义非凡,对他们全家来说都太重要了。

若说陈郡郡守还只是个地方上的土皇帝,算不得什么大官的话,那么京兆尹一职,则代表谢葭真正走入了大辽权力的中心。

京兆尹顾名思义,即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官职为正四品上。所谓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定名京兆,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也表明京兆尹一职的重要性。

因为京城在天子脚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治理这一块地方,可谓相当不易。但相对应的,权力亦十分重大。

可以肯定的是,以谢葭如今的年纪和资历,如果他不是生在陈郡长在洛阳,这次赈灾有功后又选择留在洛阳坚定地支持朝廷迁都的话,京兆尹这个位子是绝对不可能轮到他来坐的。

所以经此一事之后,谢葭简直把谢瑶当神仙一样供着,从此言听计从,没有一个不字。

父亲突然变得这么客气,倒叫谢瑶好一阵子不习惯。

不过谢瑶是不会傻到把到手的权力丢开的。眼瞅着今年马上就要进宫,她必须捏紧了手中的管家权,直到最后一刻进了宫为止。也要叫人知道,谢家管事的姑娘是她谢瑶,而不是谢瑾、谢玥之流。这都是姑娘们未嫁前的体面,对她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谢瑶记得前世她得咯血病之前,太皇太后曾问过她,宫中无后,莲嫔可否帮衬着管理后宫?她当时年轻不知事,兴冲冲地说好,可之后才知道管起那么大的一个后宫来有多么麻烦。

可与她吃力的样子相比,在家里就管过事的高寄云就显得轻松多了,每每都能把事情办的漂亮妥帖,在皇上太后面前露脸,愈发显得谢瑶上不得台面。

高寄云……一个强劲的对手,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呢。

谢瑶忽然想起,前世这个时候,高寄云应该已经生下了大公,又在她刚进宫的时候生下了二皇子。

现今却奇怪的很,只听说宫里有一个林氏所出的大皇子,倒不曾听闻高寄云那边传来什么好消息。

她忽然对元谦的后宫,感到非常非常的好奇。

如今选秀事宜早已预备妥当,谢瑶整日在家中气闷不已。虽有父母的万千宠爱在身,但她无聊得很,只觉度日如年。

常氏见她憋闷成这样,就劝她出去玩耍。左右如今他们已经搬进了崭新的京兆尹府邸,再无旁的大事需要谢瑶操心。谢瑶想了一想,便点头同意,约了三五好友,出门踏春。

谢玥还是老样子,只要是谢瑶去哪里,她就想要跟上。这一次不止谢玥,还有元氏的一个外甥,也闹着要约了日子一起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