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 65 章(3/5)
看着谢瑾的背影,太皇太后摇头道:“这孩子还是太毛躁了些。”
谢瑶不好接话,就只是淡淡地笑,为太皇太后倒了杯茶。
太皇太后满意地看了谢瑶一眼,放下折子,喝了口热茶。
谢瑶正寻思着要不要告退,就听太皇太后道:“阿瑶,你看看这折子。”
“我?”谢瑶惊讶道:“这,这哪儿成……”
太皇太后慈爱地道:“不碍事,这儿又没旁人。”
谢瑶便大着胆子拿起那份诏书,默念道:“……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与之惟新。”①
太皇太后道:“你以为如何?”
谢瑶放下奏折,微微垂首,低眉顺眼地道:“阿瑶愚见,此法大善。”
太皇太后追问道:“缘何?”
谢瑶缓缓道来:“百官无俸,只有朝廷攻战得胜后,大小官员靠瓜分战利品为收入,并无数量保证。长此以往,难免滋生腐败,不利于朝廷政治清明。此法虽损及了部分人的利益,初时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会澄清吏治、惩治贪腐②,最终自然有利于百姓。在阿瑶看来,已是思虑周全的佳策。”
太皇太后颔首道:“可还有什么补充?”
谢瑶这回凝神想了想,知道太皇太后这是要推行“俸禄制”了。前世也有过这么一遭,不过当时她对朝政并不关心,只隐约记得……
谢瑶眼睛一亮,抬眸道:“上巳节之时,皇上会大飨群臣于太华殿。阿瑶以为在这个时候班赐皇诰,最为妥当。”
这回不等太皇太后追问,谢瑶便道:“内外百官,俸禄有差。这损及了一部分官员的利益,定会使部分人心怀怨怼。若能在上巳节宴会上率先提出皇子皇女、封王者、皇孙、皇曾孙岁禄各有差,可减群臣怨矣。”
“不错!”太皇太后不再绷着脸,终于笑道:“早先听闻阿瑶助你阿父治旱,哀家还不信,看来阿瑶的确有几分智慧,不同于一般女儿。”
谢瑶谦虚道:“您过奖了,阿瑶不过耳濡目染罢了,所学不及太皇太后一二。”
太皇太后用一种怅然的语气道:“不行啦,哀家老啦……”谢瑶正要说话,太皇太后抬手止住她,继续说着:“阿瑶不必说些漂亮话与我听,哀家这辈子已经听的够多了。是人总会有老的那一天,英雄尚且垂暮,我一妇人,又何能免俗?这几年一日不如一日,迟早耳聋眼花,不能经事。”
她叹了口气,也是喘了口气,又道:“不是姑祖母贪权,不肯放手,实在是如今的情形叫我放心不下。咱们大辽要坐稳这江山,汉化改革势在必行。哀家能看出皇帝是有那个心的,只是他毕竟是鲜卑人,身体里流着鲜卑人的血。究竟能做到几分……哀家也说不好。”
谢瑶忙道:“您放心,皇上才高学广又能文善道,他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又打小跟在您身边学习帝王之术,想来定会沿着您的执政思路,开创大辽空前的盛世。”
太皇太后点点头,深深地望向谢瑶,“是,皇帝是个好孩子,哀家只是顾虑太多,不能全然放心。如今有你在,哀家也松快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