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 73 章(2/2)
谢艺虽是她的族叔,可她几乎没有见过谢艺,也从未关注过他。
这一场颇为重要的叛乱,谢泓竟然派出在洛阳长大的谢艺领兵,这一场仗当真能胜吗?
谢瑶记得,谢艺是谢泓捡来的孤儿。谢泓膝下无子,又念他孤苦,便收养了谢艺,送他到陈郡本家读书。
虽说近年他也在西北呆了几年,可毫无领兵经验的谢艺,终归还是叫人担忧。
那信兵日月兼程地赶往洛阳,报完信后就像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般,软绵绵地倒在地上。
皇帝沉声道:“带他下去休息。”说着就要去泰安殿见太皇太后。
谢瑶想拦住他,让他自己做主一回。可想起太皇太后的话,皇帝只怕不肯听她的。
谢瑶又是担忧国家安危,又是担心谢琅的安全,一时间心急如焚,却也只得回屋坐着等消息。
她这里消息还算灵通,算是掌握了宫中的第一手消息。别的妃嫔听说西北生乱,都已经是几天后的事情了。
闲话不提,且说皇帝急急忙忙赶往泰安殿,好不容易见到太皇太后,老人家却只说了一句话:“皇上,哀家累了,你回去同阿瑶商议后,自己拿主意吧。”
“阿瑶?”在皇帝眼里,谢瑶虽聪明,却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主意?太皇太后这么说,究竟是在试探他,还是别有深意?皇帝不明所以,依旧道:“孙儿与莲儿尚且年幼,还是请皇祖母做主。”
太皇太后缓缓地摇了摇头,艰难道:“哀家老了……”说罢便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像是睡着了一样。
皇帝无法,只得依言回到禅心殿中。
回来后元谦跟谢瑶一说,谢瑶也是有些吃惊。不过她并没有慌乱,而是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皇上不必忧虑,如今太皇太后病中不便伤神,想来太皇太后的意思是叫阿瑶来代表谢家,这样皇上自己拿了主意后,就不会受到许多阻碍。”
“皇祖母当真用心良苦。”皇帝感叹道。
谢瑶说的很有道理,皇帝尚未亲政,若他趁着谢家二老身子不便时大刀阔斧地颁下圣旨,只怕收效甚微不说,反倒会引来朝中谢氏一党的不满。
谢瑶问道:“那皇上,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皇帝看她一眼,如实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以谢老将军的性子,他决定的事情,恐怕不会因为圣旨而有何改变。”
天色将暗,桌上点了一盏油灯,映着她如玉的脸庞,令人心生温暖。皇帝并不瞒谢瑶,也不顾忌着她是谢家人,有什么说什么。
谢瑶颔首道:“也是。只是敕勒骤然逃叛至蠕蠕,两部恐怕暗中往来已久。如今谢艺将军带兵气势汹汹地追过去,阿瑶只怕他会中了敕勒和蠕蠕的诡计。一旦敕勒是故意诱使我军深入蠕蠕领地,那便不妙了。”
皇帝听她一番言论,不免有些意外。他虽爱重她,却只当她是会使些小聪明的后宫妇人,从不见她对前朝政事有何高见。不想谢瑶却能分析至此,着实令他感到吃惊。看来太皇太后叫他同谢瑶商议,也不是丝毫没有道理可言的。
皇帝赞同道:“不错,所以朕以为谢艺理应适可而止,能追到叛军是好,可若不能及时剿灭,也不得深入敌部。”
谢瑶道:“正是。蠕蠕一直不肯向我大辽俯首称臣,此次联合敕勒,定然不只是接纳一个部族那样简单。”
皇帝挑眉道:“你的意思是,蠕蠕接纳高车,可能是为了向大辽开战?”
谢瑶点头,“很有可能。所以谢艺如果不能追剿敕勒族人,不如早早回营接手敕勒部,预备战事。”
皇帝沉默着思考了一会儿,方下定决心,握住她的手道:“好,朕这就叫摛藻堂大学士拟旨。”
谢瑶回握住他的手,淡淡笑道:“今儿太皇太后身子不爽利,就把她的小印交托给了嫔妾。”
太皇太后既叫他与谢瑶商议政事,将自己的私印交给她也并不奇怪。皇帝颔首道:“这样也好,朕便不必去打搅皇祖母休息了。”
谢瑶看着元谦,他眉目平和,对她敬重有加,似乎并不因为她年纪轻便有何轻视。
一时之间她也分不清楚,皇帝到底是真心待她,把她看成与自己平等的妻子,还是只当她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呢?
帝王无情,谢瑶如何不知晓。前世她身患重病被赶出宫时,她已经领略到了。
可帝王多情,谢瑶又何尝不是亲自体会过。
当年她再次回宫时,太皇太后早已凤驾归西,可他还是那样宠爱她,甚至不顾朝臣反对废了谢瑾,立她为后。
如果那不是爱,究竟是多么深沉、多么可怕的算计?
元谦见她出神,还以为她是在担忧边关谢琅的安危,起身拍拍她的手,叫她不必等他用哺食。
谢瑶怔怔地点了点头,强颜欢笑道:“皇上快去忙吧,不必记挂着嫔妾。”
左右她知道,他还是会回来的。毕竟如今她手里握着的,是可以决定天下大事的太皇太后印。
作者有话要说:①:改编自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