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养蛤蟆难(2/5)

张勇翡似有所悟,可还是不太明白,只是拿出来最浅显的说:“池子都是狭长的,我们那的池塘都是圆形的。”

刘思国得意道:“这池子看着简单,实际上耗费了许多精力。当初,有专业人员来测绘,来计量各种数据。这些人有咱们国家派来免费的指导,有的是花钱请来的。池子的光照要好,这样天气缓和的时候,适合产卵,孵化。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水要有一点点活水,但流速不能太快,否则热量就会流失,温度就上不去。旁边的小棱子,是为了让蛤蟆能爬进爬出的。旁边的拦网,春秋两季要打开,让蛤蟆上下山。其它时候要拦上,防止鸡鸭鹅进池子里祸害。你知道吗,鸭子是祸害蛤蟆最厉害的家禽,比蛇鼠之类的更严重……”

刘思国虽然论起养蛤蟆头头是道,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所以讲起来里面门道的时候,不能做到系统,有序,想到哪讲到哪。

总的来说,养殖林蛙很难,想要模拟自然环境密封人工养殖,到现在也是无法实现的事,只能半人工养殖。国内一共有17种林蛙,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生活习性。所以,想要养殖蛤蟆,首要是搞清楚蛤蟆的习性。

盘山岭和鹿岗岭的蛤蟆习性大致相似,总的来说概括为几点,温度,湿度,食物,越冬条件,繁殖条件等等。

除了模拟蛤蟆自然生存条件的池子外,还有专业的孵化池。

刘思国狡黠的表示,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都有灵性,比如池子里的蛤蟆产卵后,如果池子所有的卵都被打捞没了,那么蛤蟆也会察觉,往后产卵的数量会减少。所以,捞一部分进孵化池,人工控制水温,控制蛤蟆公母的数量。剩余的部分,留在池子里自然孵化。

孵化出来的蝌蚪,是要投喂食物的,并且避免天敌的捕捉。

长大后,要放归山林,来年再回来过冬。

蛤蟆有记忆,从哪长大,过冬还会回到这个地方,钻进淤泥里。蛤蟆有肺,但是冬天越冬,它们需要在水下用皮肤呼吸。所以,不能没水,池子的水位就要控制好,太低的话,可能冻冰以后就没水了。太高的话也不行,有可能明年化冻太慢,部分苏醒过来,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