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老弟连陛下都敢调戏报纸(2/4)
没想到陈老弟也和他同样的想法。
这下好了,有陈老弟劝说陛下,此事定能成功!
“自古以来能文识字者都是少数,老弟你可知是什么原因?”左轻衣说道。
“因为粮食产量低!”
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当然没机会学习。
但现在不同了,周国有亩产两千斤的水稻,土豆,西红柿……
有了这些十倍产量的植物,再用陈洛教导的沤肥手段,一人便能养活数口之家!
其余人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掉,换成钱。
和商人换取布匹、蔬菜后,仍有剩余。
多出来的钱能干的事可就多了。
可以买最便宜的香水,二锅头,小吃。
唯独不会用来去学堂听课!
因为普通的百姓根本没有学习这个概念!
学习干什么,认识几个字能吃的更好吗?
目前周国的士人大多是通过乡绅举荐,大臣子嗣这种方式提拔上来的。
普通百姓做到士人的非常少。
教书先生倒是有,不过不能随便教。
周律规定,以法为教,禁私学,以吏为师。
禁止教书先生开办私学,只允许学习周国的法律,这是建国之初为防止百姓聚众传播叛乱思想制定的政策。
现如今过去了三十年,左轻衣放宽了政策。
可仍没多少教书先生愿意给普通百姓传授知识。
周国实行连坐制度,万一教过的学生触犯了律条,教书先生也要受罚!
长此以往下来,教书先生不愿意教,百姓也不愿意学。
周国能文识字者自然少的可怜。
陈洛要在周国大兴文事,单开办学堂还不够,他得让人愿意去学才行。
把百姓的兴趣培养起来!
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
“陛下,臣欲在阳州开办报社,使阳州百姓养成看报的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