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陈奇瑜(3/4)
想着这个,他又看向御案上挑出来的十来份奏章。这其中,有已经去履职的左应选、陈弘绪的奏章,也有贬官降职的方逢年的奏章,都是这次被建虏肆虐地区来的奏章,到了这个时候,方方面面的统计才算有了个结果。
可以说,建虏入关一次,对大明关内的这些地方,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是真正地捅大明放血的狠招。就算没有天灾,像这样的放血,大明这个巨人也经受不起几次的。更何况,如今又有天灾,而且还被捅了四次了。
看着这些奏章,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不管怎么样,不能再让建虏侵入关内了!”
而这,也是他早就想好,要派卢象升这个文武双全的股肱之臣去恢复东江镇,牵制建虏无法离开辽东的原因。然而,这事说得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首先,卢象升几乎是独自上任的,他的手下,如今可都是在御马监辖下了。他去了之后,要重新招募新兵进行训练,挑选老兵成为骨干。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动作的。有钱也不行,这是其一。
第二,恢复东江镇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水师。而登莱水师,因为之前的那些登莱叛乱,也就是孔有德等人的叛乱,损失了大部分,剩下的,也多是被孔有德带了投降建虏去了。也是因此,建虏才有机会渡海而战,把东江的根本,皮岛给打下了。
如今的登莱水师,完全是名存实亡。虽然崇祯皇帝给卢象升拨了钱,可有钱也不可能立刻变出一支水师来。这也需要时间。无论是造船,还是训练水兵。
当然了,之前所商议的调福建水师北上是一个办法,但崇祯皇帝没有把握,如今已经是海上霸主的郑芝龙,会听从调遣。毕竟从原本的历史上看,他压根就没有对朝廷有敬畏之心。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又回想有关郑芝龙的资料,考虑半饷之后,决定直接给郑芝龙一份密旨,由厂卫快马送去。
忙完了这个,崇祯皇帝又考虑起卢象升那边的第三个难点。就是卢象升所提出的,要牵制更多的建虏人马,杜绝建虏分兵绕道蒙古的可能,那么东江镇这边的牵制军力,就必须足够强大。因此,一支精锐的机动骑军,就是卢象升所想要的。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无奈一笑,大明没马啊!
为了天津一战,不但征集了整个京师的马,甚至连骡、驴之类的也都派上战场了。不说别的,就如今御马监辖下的骠骑营,其实也只有一半人有战马可用。最为关键的是,还不是什么马都能当战马可用,更高的要求,让崇祯皇帝更是感觉无奈。
马从哪里来呢?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问题,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北边方向。蒙古草原上,确实是有马,可那边是建虏的地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