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崇祯十四年到了(4/5)
而救灾最实在的一条,就是要保证灾民有得吃。崇祯皇帝在严格监督地方官府救灾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郑家源源不断地从南洋向大明输入粮食。
也真是因为这个为前提,因此国内虽然有灾情,朝廷还在西北、西南以及辽东用兵,却再没有出现大得饿死人的灾情。也让崇祯皇帝有了整顿官场,开辟辽东战线的可能。要不然,朝廷绝对没有这个精力来做好这两个事情。
来年的粮食问题,还是重中之重!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这事,毕竟辽东战场的开辟,那边就要输入大量的粮食才可以!前方将士们只有穿得暖,吃得饱,哪有足够的精神打仗!
想完了辽东的事情,崇祯皇帝便又想起了西北的战事。有一点,让他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西北的敌人,那个叛将柴时华勾结而来的外敌,几乎都是不堪一击,被地方官军连同吴三桂一起,打了好几次的落花流水。亏了对方也是骑军,逃得快,要不然,几个部族都不够灭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叛将柴时华也没有翻起什么浪花。他勾结了西部及吐鲁番兵力入侵,结果被副将王世宠击败。柴时华走投无路之下,只好举火自焚而死!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乌拉特部也成了柴时华的助力,使其兵力比起原本历史上要强大的多。因此,这个时候,柴时华还在兴风作浪,但多了吴三桂这支骑军,照样如同历史上一般被打得丢盔弃甲。
想着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又想起祖家军已经被建虏所灭,心中衡量了一下,便下了一道旨意,让吴三桂凯旋,增强关宁这边的战力。毕竟贺人龙所部并不属于关宁,只是从御马监这边临时调过去而已。
至于西南那边,这种原始雨林的打仗并不怎么好打,因此,战事并没有显著进展。崇祯皇帝在此时,也就没有过多操心。
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经过这一年多的训练,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磐石营这边,之前御驾亲征时没有配置好的偏厢车之类,都已经配置到位,且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各种火炮,也都已经有了。再训练个一年半载,绝对能达到戚继光在兵书中要求的那样。不过火药的消耗量有点大,还有火炮也都淘汰回炉了一批。不过朝廷眼下有钱,支持训练不是问题。
勇卫营中的新兵,之前的时候单独抽调出来,和京营那边进行了一次对练,把京营打得落花流水。虽然不能证明勇卫营的新兵已经能去和建虏打仗,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京营也是够烂的,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
相对来说,骠骑营这边,训练反而是最慢的。之前挑选新兵的时候,虽然就有要求,必须懂骑术,但是,骑军训练,不但是要训练兵卒,还要训练战马,互相之间要能配合,要他们习惯火炮火枪的声音,等等内容,实在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