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残月2(2/3)

黎千寻不由咋舌,啧,钱真是个好东西。花魁灯场须得提前约,场面上是这么说,可混这路的哪个不知道,都不是明码标价的定钱,不过是待价而沽,出价高者得。

而苏闲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花了高价买了人家姑娘红灯场子,而他今天匆忙而至,有些劳累,恐怕不能吊足精神赏玩,准备明日再去,如若这般,今日这一夜可就废了,刚巧又遇到了自己,便做个顺水人情,如此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说是这般说,黎千寻却知道苏闲打的什么主意,风月谷苏氏一门依附四方世家之一的黎氏而存,苏氏虽本不是小门小家,却在老宗主少宗主亡故之后画风有些跑偏,当年的苏闲是开了窍,却是开错了方向。

风月谷地处遥岚,依山绕水云根之地,天地灵气极盛,不论是崖上还是谷中,都极易悟道成丹,十分适合求道修仙。苏氏一门如此得天独厚却没能登顶四方世家,便是因为苏闲的父亲苏名臣。

多年前苏氏并不是侍奉南陵黎氏,而是辖属于遥岚慕容氏,据说两家百余年来世代交好,共栖宝境灵地,两大世家共荣辱同进退在修真界也是一时美谈。

慕容氏苏氏两家研修丹道日益精进其乐融融,免不了就会有外人坐不住,修仙的也是人,妒怨嫉恨自然会有。起初还是一个两个人传些微末谣言,什么一山终不能容二虎一枝亦不可栖两凤,其中指代再赤/裸明显不过。

谣言什么意思,自然有许多人心领神会,慢慢的就有其他世家浑水搀和一脚故意挑拨两家关系,可不知怎么,两家人之间的铰链融合似乎异于常理的固若金汤。任外家人再怎么扑腾,也始终没能在这圈/坚/挺/的城壁上碰下一块瓷来。

可不论两家再怎么脱出尘世特立独行,整个修真界毕竟是同气连枝的一个系统。

不知是否无奈之举,苏名臣他爹做家主的时候,苏氏便主动宣称愿世代为臣,依附于遥岚斜月台,并给自己儿子取了“名臣”这么个名字,当年苏老宗主还带着苏氏宗家上下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去斜月台行和纳礼,真真给四方十八门的各路鬼怪唱了好大一出戏。

自此,算是断了众多世家坐收渔翁之利的念头。

苏氏也从论法道会名册的第一页烫金字移到了第三页朱砂红,遥岚慕容氏以其“清流皎皎,为而不争”的超然侠义位列四方世家之一。

可惜好景不长,慕容氏一族因宗脉中有一人修习禁术,采气凝丹时急功近利堕入魔道,强行出关后六亲不认大杀四方,后来还是距离较近的黎氏派人结束了一场杀戮,之后斜月台被封,遥岚云根仙境也被侵蚀的面目全非。风月谷重新执掌一方便也再无可能。

慕容氏灭族之后,苏氏便跟了黎氏,虽说并没有在同一个地界儿,可并不妨碍苏家人的殷勤走动,甚至常常将两个儿子送到碧连天小住,美其名曰接受教诲。

其实黎家并不是什么道性深修的清修世家,先祖黎筝是靠一把剑打的天下,杀伐果断铿锵血性,那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女子。闯出了名堂坐上了高位,后辈们或许是读书念经打坐参修多了一些,可毕竟不是入道静修一派,若说慕名来求剑学术法功夫那方合情合理,只是实在没什么可在书房里教诲门生的。

苏名臣不愧是名臣,祖训世代为臣,即使易主,也改不了奴才嘴脸。不过这些都是那些看戏不嫌腰疼的人说说闲话罢,苏家人向来识时务,更不会惹出让黎氏为难的半点火星。

再后来,苏名臣和苏宣意外身故,苏闲开窍开始跑偏,作为仙门世家,苏闲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他自己本就向往俗物凡修不重丹道,父兄死后更是极力扬长避短,苏氏一门原本就有些许荒废的术法修行与先祖一道彻底被摆进了祠堂供桌,苏家也从仙门名家变成了商贾大亨。

原本修仙求道一脉的人貌似骨子里就容易有些清高过头,仙门本家都是不从商的。而当今修真界却有两家例外,其中一个还是赫赫有名的新晋四方世家之一,镜图山江氏,另一个就是风月谷苏氏了。

但这一点上,江氏与苏氏又有不同,江氏立派三百余年,不论是道修底蕴还是商路人脉,都不是一个苏家比得起的。

江氏作为修真界一个特例,显然并不是徒有虚名,不论门下弟子数量还是论法道会上各家翘楚比试排名,都丝毫不逊于原四方世家。

没能在之前就执掌一方,一是因为江氏在辖地分管上十分不配合,偌大的本家就死死守着镜图山脚,辖地各城不设司天寮也就不能护一方平安,能力再大的世家也有个鞭长莫及一说;二则是因为江氏本家从商,本不是什么邪魔外道,却经常被各门家主们针砭诟病。

名符其实道商兼修的江氏尚且被各方各门视作异类,更何况独占遥岚云根的苏氏一门,守着修道仙境却明目张胆的摒弃仙修,需要顶着何种压力可想而知,实在难为苏闲小小年纪顶风破浪还能让自己混的风生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