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这是什么鬼东西?(3/4)

歼-15C‘虎鲨’飞行速度680公里每小时,约188米每秒,飞行速度最快的AIM-120D达到1020米每秒,且处于线性加速状态,两者之间相对运动速度高达一千二百多米每秒,距离仅剩3公里。

3公里对于歼-15C和AIM-120D双方意味着什么?

秒!

2500米,犹如毒蛇般的AIM-120D进入导弹末端攻击状态,位于弹头区域的主动高敏激光近炸引信激活,主动雷达制导时刻锁定歼-15C的雷达反射特征信号,弹载芯片随时待命,准备根据锁定目标信号变化而向导弹发出不同机动指令,以此确保命中率。

与此同时,处于第二攻击身位约3000米位置的AIM-9X‘响尾蛇’,同样进入末端攻击状态。

2000米,高速飞行的歼-15C‘虎鲨’,完成最后高度和方向调整,机头向下倾斜18°,同两枚位置不同的空空导弹处于同一水平线。

湛蓝天空仿佛凝滞,空气弥漫无比紧张的氛围,双方距离以肉眼几乎无法反应的速度拉近,骤然间进入一千米范围。

“再见。”远方,待在水滴形玻璃座舱内的海雕,送上最后一句话。

“就是现在。”目视锁定AIM-120D中距空空导弹,心中威胁感越来越强的周海,面无表情,当见到整枚导弹按照预期抵达最佳拦截点之后,双眸猛地迸射一抹光芒。

敌导弹速度每秒1120米,持续加速,高度2200,角度1°,达到正向来袭的最佳拦截条件。

“砰砰砰!”

周海拇指猛地触碰位于操纵杆顶端的航炮按钮,用力按下,转化为电信号的攻击指令随之传向机载单管30毫米航炮,转瞬,位于机身右侧的机载单管30毫米航炮做出相应,冰冷而漆黑的炮管猛地吐露火舌,发出响亮且急促的开炮声。

四十枚30毫米穿甲燃烧弹激射而出,以830米每秒的初速离开炮膛,沿着预定弹道高速飞行,构成一张密不透风且致命的炮弹拦截集群,掠向正面来袭投影面积仅为数十平方厘米的导弹。

此时,还在牢牢锁定攻击目标的AIM-120D,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导引头主动雷达已经发现数十个极为微小的金属信号,由于弹载芯片从未记载过此类情况,危险评估直接将其视为无威胁目标,无需进行导弹机动。

具备智能化的AIM-120D,选择继续飞行,保持当前飞行轨迹。

攻击目标信号特征,就在前方800米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