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边地扰动(2/4)

反而这两年辽北一个人的名字引起了李晔的极大兴趣。

郭威的名字屡屡出现在军功簿上。

最出名一战,率十三名斥候从五百多生女真的包围中杀出,斩首三十九级,夺马五十三头一人不伤。

成了辽北数一数二的豪杰。

几年间,便从斥候做到了下将军。

一个斥候能升到将军,证明军中上升渠道没有堵塞。

五代第一明主自然是柴荣。

李晔反复翻看卷宗,却没见到军中有柴荣整个人。

旋即想到这个时代,战乱提前结束,柴荣可能刚刚出生。

军中姓柴的将领,只有柴再用和他的儿子柴克宏,这对父子堪称将门虎子,在军中名噪一时。

二代将领都是能文能武之辈。

与符彦卿一样,是大唐帝国重点培养的对象。

东瀛道的混乱,则是大量武士不满源经基的妥协路线,企图以武力复兴倭国,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

源经基的统治只维持在关东,无力约束关东之外的势力。

特别是王审知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动辄患病卧床,命长子王延翰权知军府事。

王延翰虽然颇通文墨,但生性暗弱,又骄奢淫逸,镇不住手下的几个弟弟,兄弟明争暗斗,让倭人找到了突破口。

山贼海贼一起发动,劫掠港口,烧杀村舍,四国人心惶惶。

兄弟几人全然不顾。

倭人武士引起的骚乱也许是纤芥之疾,但另一条鳄鱼的目光却望向了他们。

安平郡王李祎自镇平安城以来,凭借高超的手腕,收服杨氏、刘氏、李氏等人在倭国的封地,组成了一个军事联盟。

手握东瀛最精华之地,李祎励精图治,几年间,便大有气象。

还招收了一支倭人武士为爪牙,对南面的王家虎视眈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