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册立太子(2/5)
一来南方气候温润一些,二来南方桑树、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棉花。
治国,其实就是治理经济。
玄宗崩了,归根结底是均田制名存实亡,国家财政到了临界点,为了甩包袱,大肆设立藩镇,让节度使自己搞钱养军。
节度使制度没错,适合当时的形势。
既能维持对周边异族的军事优势,又能减轻大唐的财政压力。
但需要极高的政治手腕驾驭。
玄宗晚年天天跟杨贵妃床上搞音乐,鼓瑟吹箫,朝政上用人不当,国是日非,朝廷压不住地方,自然就玩脱了。
德宗启用杨炎,改革均田制,实行两税法,为大唐续了一百三十年的命。
当然,什么事都讲究一个此一时彼一时。
藩镇适合玄宗朝早期的形势,但不适合现在,一百三十多年的藩镇节度使,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逐渐演化为地方割据势力。
其实国家的衰弱和强盛,经济数据是最直观的表现。
国库有没有钱,地方府库有没有钱,每年收上来的财赋,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一目了然。
李晔放开政权,却设立转运司和金银行,牢牢抓住财权,道理便在此。
掌控经济命脉,就掌控了大唐帝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无论李晔服不服老,精力一年不如一年是真的。
朝廷、民间都在激烈议论着储君人选。
几个长安的皇子皇孙也在暗中较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