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科举取士(2/4)
名单名义上由尚书省拟定的,但不难看出其中风向。
韩全诲刚下去,世家们就像乌鸦一样涌上来了。
唐末大乱,黄巢振臂一呼,活不下去的百姓云集响应。
中国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就不会提着脑袋造反,为什么活不下去?还不是这些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织者衣不遮体,耕者食不裹腹,把百姓逼到了绝路。
而李唐皇帝也是五姓七望中的一家,懿宗的奢侈程度,在历代帝王中绝对数一数二。
百姓困苦潦倒,水深火热,王子公孙歌舞升平,百姓怎么可能不跟着庞勋黄巢作乱?
大唐人心,就是因此而失去的。
当然,此时的世家门阀遭到王仙芝、黄巢的摧残,远不能跟初唐时相比。
以前李晔是心有余力不足,不得不依靠宦官和世家互相制衡,但现在李晔的皇权和兵权牢牢捆绑在一起,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陛下何不开制举?”韩偓看出李晔的疑虑,谏言道。
制举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
既然开科举,干脆连武举一起开了。
天下大乱,说不定能招来一两个知名将才,再者也能表明朝廷求贤若渴的态度。
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科举勉强能维持一个相对公平。
不过对科举和武举的内容要稍加抉择,常规科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制举更是名类繁多,不下百种,李晔只能根据实际需要只开明经、明算两科。
若不是明经中有策论,李晔连明经都想省了。
眼下是什么时候?天下大乱,诗词歌赋能挽救大唐社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