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上任(1/3)
("佳人在侧");
公孙佳初到的时候,
赵家人心里也有些预想,道谢、道贺之类是应有之义,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至于回报,公孙佳虽然看起来斯文柔软,
却是个很公平爽快的人,
与她合作大家都不担心。
赵氏夫妻父子都没有提前设想要公孙佳回报什么,
至少在他们的心里,公孙佳是个心里有数的人,赵家人不需要先提什么条件,
公孙佳自有所安排,
即使现在不安排,
也不会着急,她总不会忘。等到她忘了,
再提也不迟。且赵氏累氏官宦人家,
知道这初次做官要忙的事情太多,赵氏的吃相也还比较好看,心里已默认了要给公孙佳时间。
哪知公孙佳上来就丢了这么个大雷,还真是个公平又爽快的人!
这个回报也太划算了!
划算到赵家人在此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个选项!
联姻帝室,凡是大家族都挺喜欢干的。他们人口多,
也不在乎一次两次的失败,
败了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且他们有力量,投资了也不容易失败。但是在本朝,
他们目前有一个困境,
帝室、勋贵是挺喜欢跟他们联姻的,他们对于实权人物也不拒绝,但是,
晚了!
皇帝成年且有实权的子女们,在皇帝登基前已经成婚了,比如太子,娶了纪炳辉的女儿,比如常安公主、湖阳公主都嫁入了钟家,比如太子同母弟,娶的是朱勋的女儿。连燕王,都是在入京之前娶的地方豪强的女儿。
这些婚姻都是不容易更换的,后来的名门望族再与帝室联姻就面临一个不上不下的境地。想要完全的替换,得挨到下一辈去了。下一辈的广安王,他还娶了纪炳辉的外孙女。你说尴尬不尴尬?
而公孙佳这个意思,是有“拣选”的余地?
赵氏委实没有这个准备,也没想到公孙佳新官上任就能玩得这么大,连赵司徒都有点惊讶。仔细一想,又是她能干出来的事,从现实的条件来看居然还不是白日做梦,这个设想它是有可能实现的!
公孙佳只是有一个想法的雏形,她来见赵司徒也带着点商量、请教的意思,慢慢地说:“我寻思着,如今宗室近枝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怎么也不能再放养着了吧?想起来就管一管,想不起来就放任着,也不像话,翁翁,您说呢?”
我说?我说以前的宗正寺都是猪!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赵司徒有点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